大明京城,一封来自南洋的急报快马送抵应天府,径直递入东宫。
太子标展开奏章,见上面赫然写着“真腊国主愿举国内附,纳土称臣,永为大明藩属”,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起身,带着奏章快步赶往父皇朱元璋的寝殿。
此时的朱元璋已年近七旬,自马皇后病逝后,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时常因国事操劳而咳嗽不止,往日里锐利的眼神也添了几分浑浊。
他正靠在龙榻上,由太监轻轻捶着后背,听闻太子标前来,才缓缓睁开眼:“标儿来了?可是有南洋的消息?”
“父皇,大喜啊!”太子标快步走到榻前,将奏章递到朱元璋手中,语气难掩激动,“真腊国主感念父皇的仁政,愿举国内附,从此归入大明版图!这可是我大明开国以来,南洋又一重要邦国归顺啊!”
朱元璋接过奏章,手指微微颤抖着展开,逐字逐句地读着。
当看到“念大明皇帝陛下之恩德”等字句时,他原本浑浊的眼中渐渐泛起光彩,嘴角也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他放下奏章,重重地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欣慰:“好……好啊!朕登基二十九年,夙兴夜寐,就是想让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让四方蛮夷知我大明天威、感我大明仁政!如今真腊来附,这便是对朕最好的赞美!”
太子标见老朱难得露出笑颜,心中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从母后去世后,父皇便很少有这样的好心情,每日被国事与思念之情萦绕,身体愈发虚弱。
想到这里,朱标斟酌着开口:“父皇,真腊内附乃是天大的喜事,儿臣以为,应当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一来庆贺此事,二来也让四方番邦看看我大明的强盛,让他们更加敬畏父皇的威德。”
朱元璋闻言一愣,却微微摇了摇头:“庆典就不必了。如今岭北那边还要投入钱粮建设,江南又在修治水利,国库虽有盈余,却也不该为了一场庆典劳民伤财。朕登基以来,一向提倡节俭,岂能因这点喜事就破例?”
太子标早料到父皇会如此说,连忙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递了过去:“父皇,您先看看这个。这是高炽和雄英从南洋送来的密信。”
朱元璋接过密信,见信封上分别写着“孙儿高炽谨呈”、“孙儿雄英谨呈”,便拆开细看。
朱高炽在信中写道,他已在南洋向吕宋、暹罗、满剌加等国的使者发出邀请,请他们在庆典时前往应天府观礼,共贺真腊内附;朱雄英则在信中说,他已联络了蒙古部落与女真部落的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