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朱高炽的提议虽能让大明短期获利,却违背了华夏王朝的治国传统,更与他心中“百姓安乐、万国来朝”的盛世之道相悖——这样的“强盛”,即便得到了资源,也失了人心,绝非长久之计。
朱高炽闻言,当即转头看向太子标,语气带着几分急切,甚至少了些平日的恭敬:“丧标,你这是妇人之仁!你看看吕宋便知,蜀王在吕宋推行种植园已有数年,当地土著不仅没有心怀不满,反而对大明感恩戴德!为何?因为种植园开起来后,他们有了稳定的活计,能领到粮食与工钱,孩子能跟着大明工匠学手艺,日子比以前靠采集、狩猎时好过多了!人家土著都不在意资源被开发,你倒替他们心疼起来了?”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再说,大明如今虽有起色,可北方仍有百姓吃不饱饭,江南还有农户因洪涝颗粒无收!咱们推行种植园,是为了让大明的粮仓更满、国库更足,好拿出粮食救济灾民、拿出钱财改善民生!与其纠结于‘怀柔远人’的虚名,不如想想怎么让大明的子民吃饱穿暖,这才是最实在的‘仁政’!”
太子标被朱高炽这番话怼得哑口无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却不知如何反驳——他知道朱高炽说的是实情,吕宋的土著确实日子好了,大明的百姓也确实还需要更多资源,可心中那道“儒家仁政”的坎,始终难以迈过。
朱元璋看着父子二人的争执,眼中没有波澜,反而带着几分赞许看向朱高炽:“高炽说得对,治国不能只看虚名,要重实效。南洋各国既然不抗拒,推行种植园能让大明获利、让土著受益,何乐而不为?咱们当皇帝、做臣子,首要职责是让大明强盛、让子民安稳,而非死守那些不切实际的教条。”
朱雄英也适时上前附和:“祖父所言极是。孙儿以为,推行种植园时,可辅以‘教化’之策——在种植园附近开设学堂,教土著学汉字、明礼仪,让他们认同大明文化。这样一来,既能获取资源,又能同化人心,让南洋真正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掠夺之地’。”
有了朱元璋与朱雄英的支持,朱高炽的提议已然占据上风。
太子标看着三人的态度,又想起吕宋的实际情况,心中的抗拒渐渐消散,最终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再吭声——他知道,自己这次又被朱高炽“喷”得哑口无言,可也不得不承认,朱高炽的提议,确实对大明最有利。
朱元璋见太子标不再反对,当即拍板:“既然如此,便按高炽的提议办!传朕旨意,命朱高炽统筹南洋种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