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公斤呢!
“卖还是可以卖的,伊拉克空军没有轰炸机部队……对他们来说,并不需要战略轰炸机部队……唯一的,就是说服他们难度比较大……”
谢威想了想,觉得向伊拉克卖轰-5还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得想办法,给对方灌输现代作战体系的理念才行。
这想法刚出现,他就有了方案。
“可以先跟对方沟通试试。”
谢威说道。
卖哪个单位的装备不重要,只要是中国装备。
军费大幅度削减,国内军工订单不足,生产计划几乎降低到了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大量军工单位因为失去了订单而导致产能闲置。
为了生存,很多没有订单的军工企业进行军转民。
从计划生产到市场订单,需要走的路很长。
这就导致很多企业跟不上市场,转向失败。
了解情况的谢威自然希望能为军工领域出一份力,保证更多企业能度过这个持续数十年的军工寒冬。
“这事情,我们不擅长啊……”
张鸣秋愁眉不展地说道。
谢威只是看了他一眼,旋即转向刘德宝,“刘书记,在上级答复下来之前,或许应该对跟我们合作的生产单位生产能力有直观的了解……”
原来只有1700多枚火箭弹,生产起来就不容易呢。
现在的中国制造,还没到几十年后全力生产下中远程空空导弹一天都能生产上千枚的程度。
“你的意思?”
刘德宝知道谢威不是突然提这个。
“咱们七机部下属有不少能生产这种火箭弹的单位,最好是给有能力的厂都分一些……实在不行,就让一些厂生产部分零部件,由长征机械厂组装……”
谢威提醒刘德宝。
如此大的订单,光靠着一个厂生产,肯定不行。
之前承接火箭弹生产的长征机械厂肯定想要一家吃下所有订单,可不管是长征机械厂拼命扩大产能,还是慢慢生产,都不符合整体发展。
这么庞大的订单,至少可以支撑航天下属三个火箭炮生产厂生产两年。
“找三家厂会不会有些少?”
“不宜太多。而且未来我们也会有其他的远程火箭炮……”
刘德宝没有再说什么。
转而开始联系相关工厂,不只是新增的6000枚火箭弹需要统筹生产,总数126套火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