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缉捕袁绍,还要安抚袁绍,可拜袁绍为郡守,袁绍有了退路,就不会再招惹事端了。袁隗不重视袁绍,而明公又愿与袁绍化干戈为玉帛,袁氏门生故吏中与袁绍有旧的,必会对明公感激不尽。”
董卓恍然大悟,道:“仲远高见,既如此,就以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周毖更是欢喜。
由于董卓和袁隗都能录尚书事,故而以袁绍为渤海太守之事并不需要经过袁隗同意,只需要事后知会袁隗避免政令重复即可。
故而等袁隗知道时,任命书早就离开洛阳了。
直到此时袁隗终于明白,周毖是在为袁绍办事!
可等袁隗去找周毖询问时,周毖依旧是套话一堆:我都是为了避免争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都是为了大汉永存。
袁隗感到极其愤怒,身为袁氏故吏,你不助我架空董卓,你反而影响我的布局?
虽然跟董卓同录尚书事,但袁隗并不准备跟董卓一直同享这个权力。
刘协这个皇帝的权力可以架空,董卓这个司空的权力同样可以架空。
毕竟这朝中众臣,并没多少人会真心服气董卓且愿意为董卓奔走,只要给个一年半载年,袁隗自信能将董卓驱逐出洛阳!
偏偏周毖目前深受董卓信任且又是尚书,即便袁隗有心想将周毖换掉也没机会。
若说这两件事,只是影响了袁隗在洛阳的权威,那么接下来的事,影响的就是袁隗的性命了。
九月十七。
就在袁绍的任命书送出第三日,在洛阳兵败的桥瑁又在袁绍的授意下,直接伪造了洛阳三公书信,并传驿各州郡。
信中不仅陈述刘备董卓矫诏之罪,还泣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在袁绍有意的挑动下,士情激愤,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皆有恼恨刘备董卓矫诏者。
即便曹操、盖勋、刘岱、刘表四个新任刺史以及黄琬这个豫州牧有心想要辩驳,也难挡悠悠众口。
而原本应去兖州赴任的曹操最惨,更是直接被禁止入境。
更有人在兖州发布悬赏“得曹操首级者赏千金”,吓得曹操连忙躲回谯县曹氏避祸。
不仅如此。
在袁绍的暗中授意下,桥瑁、丁原、王匡三人又发讨贼檄文,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泰山太守孔伷、南阳太守袁术等袁氏门生故吏在各州郡同一天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