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选这首歌?”
奎恩为茜莉雅写了几百首钢琴曲。
从巴赫到马克西姆,从周杰伦到泰勒斯威夫特,草东的压抑爆发,久石让的旋律空灵,藤原基央对J-pop的理解,融合现代与古典极简的胜利玫瑰.
这些曲子虽不能完全代表另一个世界的音乐。
但却是奎恩所喜爱的,或对他有某种意义的音乐。
他曾希望这些曲子能帮到这位短暂相逢,却在他生命中留下鲜明痕迹的少女。哪怕自己不在了,不选择预言之子人生的茜莉雅也能从喜欢的钢琴中感到幸福。
就算事情未如预想中发展,但奎恩仍将这些琴谱交给了茜莉雅。
他在爱士威尔博物馆用那台老掉牙的钢琴与一个下午的时间,为少女完整弹奏了一遍琴谱所演绎的乐曲。
茜莉雅说她喜欢《晴天》那样的现代流行乐。既抓耳也不太难,阳光明媚的灵魂理所应当喜欢阳光明媚的歌曲。奎恩原以为等她练熟了流行乐,便会被更复杂但节奏更个性的乐队曲吸引,或乡村风格的欧美流行
唯独没想到,她会选择这一首歌。
原曲名当然不叫《樱花飘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若将原曲的英文名翻译,应该是《再来一次,再给一次机会》。
这首歌原是一首二十世纪末的民谣,因极其贴合电影错过与惆怅的心境,导演新海诚将它选为了《秒速五厘米》的主题曲,随着电影在世界动漫爱好者圈内传播,可谓老宅都听过的神曲。
然若抛开电影叙事,抛开新海诚那油画般澄澈的天空,这只是一首乍一听有些安静,有些忧伤,但又很温柔的歌。
这是一首好歌。
但它并没有好到能在那几百首拿下过无数音乐榜单、曾在无数人耳机中一遍遍播放、堪称代表地球某类音乐风格的经典之作中脱颖而出。
这不是为十六岁准备的音乐,拥有青春的人还无法欣赏分离。它需要再等一等,等岁月变迁,等到阅历足够人不再对着过往神伤,等到能认清失去与遗憾的重量时,才能从这首歌的旋律中品尝到钝痛,像回甘的苦酒。
正如那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电影,它在十六岁观众看来或许平淡到有些无聊,远不如《你的名字》或《天气之子》那般心潮澎湃。可等观众年纪再大一些,成长到不再有精力每周追动画,成长到与他们一起看电影的爱人渐行渐远,待到这时再点开这部作品,或许就能带着与旋律一般的心境,给出一个“佳作”的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