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展现专业能力。
现在的《择天记》,江阳更多的,是了解剧组如何运转,维持。
“该招哪些人呢?”
江阳拉开抽屉,抽张A4纸出来,初步定稿。
先写下三个要求,缩小范围。
一是业务专业水平得过硬。
二是潜力要大。
三是干劲要足,换句话说就是不咸鱼,有赚钱的渴望。
这是三个硬性指标,缺少哪个都不行。
“再加一个,要年轻,年轻,意味着好忽悠,能花小钱,干大事。”
江阳又写上,嘀咕道:“吃着老板画的饼,拿一千块钱的工资,干一万块钱的活,满足这个几个要求的员工,性价比最高,我前世就……”
刚写完。
江阳口中嘀咕的话戛然而止。
笔尖停顿在年轻好忽悠这几个字上。
墨迹在笔尖晕染开,黑成一团。
像前世凌晨加班时,自己工位上,那个漆黑的咖啡杯。
“我他妈真成了,前世最讨厌的那种老板了?”江阳嗤了一声,把纸揉成一团,往垃圾桶丢。
又捡回来摊开。
抚平上面的褶皱。
叹息一声,无奈的笑了笑。
看见钱眼一红,心就黑了。
“以后谁被我忽悠到团队里,算他倒楣。”
至于招哪些人,范围缩小后,江阳心里有数。
一个一个上门去找,动嘴皮子,太麻烦。
最好有一个关系过硬的信任背书,让他只要抛出橄榄枝,就能让对方从他身上看见希望,愿意加入他的团队。
专业院校作为信任背书,足够了。
因为北电,中戏,上戏,这样的院校是行业人才过滤器。
能降低信任成本,解决新人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顾虑。
毕竟新人更信母校,而非明星。
刚毕业的学生对行业大腕可能无感,但母校就业办推荐的岗位就不一样了,会有天然的信任。
院校合作等于给江阳团队盖上正规军钢印。
打消对方皮包公司疑虑。
哪怕江阳的公司,确实是个皮包公司。
另一方面,专业院校巴不得有江阳这种新锐导演,或者制片人来包销毕业生,既能提升就业率,又能丰富教学案例。
可专业院校,又凭什么作为江阳的信任背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