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难道,要留着这些蛮人,作为安南的隐患不成?还不如趁着大军兵进安南的时机,让他们彻底臣服,永不为华夏之忧。”
“其二,纵然我们着急破了升龙又如何?安南皇帝还可以跑到清化去,跑到安南南方的山林中去,和我们抵抗到底。”
“倒是现在,安南皇帝将大部分国人,集中于富良江南岸,极大透支了安南的国力,简直给我们帮了大忙。”
“其三,征安南快了,安南人选择投降怎么办?会给安南留下太多的人口,迟早为我华夏之患。”
赵赫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和安南人打持久战,我军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粮食,另外一个就是瘟疫,你准备如何解决?”
广西本就不是什么富裕之地,而且道路难行。从广西运粮,耗费太大。
用海军运粮,只能运到安南的东海岸。从东海岸运到安南内陆各地,同样耗费颇多。
赵烨道:“关于粮食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安南屯田。安南人最富裕的就是富良江三角洲地区。如今,我们已经占据了富良江三角洲三分之一的地区。我们完全可以用安南人和我们本身的府兵屯田。这富良江三角洲土地肥沃,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再加上后方运粮,我认为问题不大。”
“至于瘟疫,宋人深入安南数年,已经积攒了一部分对付瘟疫的经验。我们学习宋人的经验,同样问题不大。”
赵赫的想法,其实和赵烨类似,甚至已经跟这次南征大军的副帅孟珙商量过了。刚才问诸将的想法,不过是先让诸将各抒己见,最后再统一思想罢了
毕竟,一百七十万人啊!
安南人如此透支国力,不好好利用一番,实在可惜。
而且,安南北部的蛮人,也的确需要清理。
现在赵烨把道理说得如此透彻,赵赫也就不再多言。
他只是道:“其实,我也觉得,第三个法子不错。不过,既要和安南军在富良之畔对峙,又要腾出手来收拾蛮人,恐怕我们的兵力仍嫌薄弱一些。我还是写一封信去中都,请示一下父王,请父王支持。”
“理应如此。”
其实,如果是远征西方,需要后方什么支持,赵赫直接下令,再向赵朔进行报备就行。
毕竟前线形势瞬息万变,什么事都请示赵朔,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华夏境内的驿站,修的是最多最好的。从这里八百里加急,半个月就能到中都了,赵赫决定先请示赵朔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