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对方也不想卖方子,只能无功而返。
苏瑾拿出抄写好的技术部小李发送的秘制配方交给林氏。
“娘,我想到一个方子不知道行不行,过些天柿子成熟后您安排人试制一下。”
林氏接过,只见上面分步骤写了方法,她看过之后点点头。
“那柿子林外围阳光好的地方已经有些熟透的了,过几天我带着李妈妈和夏橙先按照这个方法试制。”
常青已经出发去余杭郡。苏文博又顺便拜访了几家相熟的酒楼和南北货行,将未来酱菜和柿饼的销路初步摸了个底,带回来不少的宝贵经验。
西街那间杂货铺苏文博也同时亲自督导进行清空和改造。
铺面招牌改成了‘锦华轩’三个大字,字体清雅风骨傲然。
临街的窗户被扩大,镶嵌了透明度极好的琉璃,确保了店内光线明亮。
杂货铺的墙壁也重新进行了粉刷,定制的枣木货架和展示台取代了旧木架,格局疏朗有致。
靠里一侧,用屏风隔出一个雅间。
杂货铺改造的动静虽然不大,依然引来左邻右舍和过往行人的好奇。
很多人得知这是苏家三房新开的布料铺子,不由得暗自嘀咕:
“三房的小姐刚在遴选上栽了跟头,一家人被撵出来也不知道安生些,居然又开始鼓捣铺面,苏三爷果然是个能折腾的!”
“是啊,听说分家只得了五百两银子,那点钱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苏文博对于这些议论毫不在意。
议论他没有关系,别牵扯他女儿就行了。
半月后,锦华轩窗明几净,准备就绪。
苏瑾和赵师傅青黛三人在染坊库存里精心挑选出一批色彩质地上乘的布匹,作为锦华轩的镇店之宝。
一匹光泽流转的暮山紫云锦被展开,铺在正中最显眼的展示台上,如同将一片烟霞凝固定格。
旁边是数匹秋香绿的杭绸,色泽温润如玉,还有赵师傅带领工匠们新染的雨过天青绡,轻薄如烟,对着光看,隐隐有冰裂纹理,美不胜收。
阳光透过琉璃窗洒进来,映得那些布料色彩愈发饱满动人,丝光流转间,一种高级而静谧的氛围自然弥漫开来。
项目组团队经过资料筛选之后,查到一个在某布庄做二掌柜的人能力很强但是不太得志,苏文博亲自去谈了一次就很利索的把人给挖过来了。
锦华轩开业后凭借过硬的品质和独特的色彩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