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同志很有远见嘛!” 一位首长拿着电报,对身边的几位首长笑道,“打仗他是把好手,搞建设也不含糊。”
“这个五年计划!”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很好!”
“告诉长青。”
“放手去干,总部支持他!”
在苏长青的规划下,奉北大地顿时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在鞍山、本溪等地,修复和扩建钢铁厂的工程昼夜不停。
高炉重新喷吐出滚滚浓烟,钢花飞溅,铁水奔流。
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被组织起来,甚至从全国各地秘密招募、聘请,投入到恢复和扩大生产中。
利用灯塔帝国援助的部分精密机床和技术资料,奉北的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
在常春、奉天地,原有的铁路机车车辆厂、飞机修理厂被迅速整合。
同时,土地改革在奉北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奉北广袤的黑土地被有序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伴随着“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初步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
奉北行政公署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和初步选育的良种,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化肥。
一个个大型国营农场开始筹建,旨在示范和推广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
丰收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奉北军民的需求,更有余力支援其他根据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同时,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火柴、肥皂等轻工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在苏长青的放权与授意下,高副政委以及管理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
他们有效整合了遗留的工业基础、北满根据地的原有资源,和奉北地区庞大的人力。
以一种高效而务实的方式推动着奉北的复兴。
整个奉北根据地仿佛一台刚刚加满油、校准好的巨大机器,开始轰然作响,全速运转。
与此同时!
在与马歇尔和史迪威的后续谈判中,苏长青可不会放过这个从灯塔帝国手中,大捞特捞好处的机会。
“马歇尔将军!”
“史迪威将军,” 苏长青在谈判桌上气定神闲,“跨过鸭绿江。”
“进攻东洋帝国重兵布防的高丽,并非简单的军事行动。”
“这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撑,需要更新更犀利的装备,尤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