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扣?”
“六国运粮,车辆制式不同,道路宽窄不同,一辆赵国的粮车入了魏境,若车轴折断,便寻不到合适的零件更换,只能抛弃。”
“而秦国的‘车同轨’,并非单纯指车轮间距,更是全国车辆零件、规格、尺寸的绝对统一。”
“比如你们现在坐的凳子!”
陈衍指了指前方李义府屁股下面的凳子,“它其实也是由不同的木材零部件组成,若其中一根凳脚折断,损坏,我立刻便能找来一根新的凳脚给他换上。”
“因为我要求打造这些凳子的木工,大小、规格、尺度全部是一致的。”
“标准化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
李丽质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恍然道:“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我记得从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记载,说秦弩的箭簇,哪怕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作坊,也完全可以互换。”
“在战场上如果有弩机损坏,工匠立刻就能拆解拼装,换上好的部件继续使用。”
“不错。”陈衍满意道:“这同样是大秦可以统一六国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连战争的许多方面都运用了标准化。”
“而我想告诉你们的就是,大秦的统一不是偶然,而是来自国家各个方面都远超其他六国。”
“所以,秦灭六国,非一人之功,乃制度之胜。商鞅所立之法,便是将整个秦国打造成了一台精密无比的战争机器,耕与战,皆是零件。”
“包括后世所有的君王,其实都思考,如何在基于大秦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更精密的机器。”
机器?
大多人对这个词汇不太了解,只能猜测。
但跟陈衍接触已久的高阳和李丽质却是很了解。
各自思考一下陈衍说的话之后,李泰询问道:“那还有其他原因吗?”
陈衍点点头:“有的兄弟,这样的原因整整还有九种!”
“不过多的就不用太细致地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大势所趋!”
“嗯......这么说实际上不太准确,秦始皇并不是大势下被动的弄潮儿,他本身就是大势最关键的创造者与最终的完成者。”
他顿了顿,“经过五百年的战乱与纷争,由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孕育,天下各地的百姓内心深处早已渴望融合。”
“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受够了这无休止的乱世,人心思定,渴望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来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