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劳动团,优先修复和新建连接这些关键区域的公路网。这不仅能促进物流和贸易,更能让我们的军队和宪兵快速机动,确保任何不稳定苗头都能被及时扑灭。”
“当然对于新移民,仅仅是劳动肯定是不够的,要建立双语学校,优先招收移民子女,并鼓励部分本地儿童入学。长远来看,这将培育一代新的、心向巴黎的精英。我们要用犁铧和推土机,抹去叛乱的记忆,用新的居民点和经济链条,重新缝合这片土地。我们要让马达加斯加不再是充满敌意的孤岛,而是法兰西联邦肌体上一个有机的、蓬勃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巴黎政府对马达加斯加未来重建的期望,虽然说在座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巴黎对马达加斯加的关注源头到底在哪。
当然是在,法属印支第一大城市西贡了,几个月一换政府的巴黎能关注什么,能够有保住殖民地的共识都是,上帝还没有抛弃法兰西。
要不说电报是伟大的发明,科曼通过现代通讯手段,知道了第一批移民已经抵达马达加斯加的消息,终于从梦里啥都有,改天换地,人定胜天的宏伟蓝图当中醒来,甚至都有空关心艾娃加德纳的电影处女座,到底进度到哪了。
其实这种明显带着救世主心态,充斥着刻板印象的电影,还真就是美国人的强项,也不知道美国人是不是没什么文化的关系,类似的电影都充满了一眼就能看穿的刻意。
比如说那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丑化妆容,除了美国电影之外,科曼还真没有从其他国家电影当中见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力强大感觉没有必要隐藏,反正就带有一种给你喂屎你也要忍着的从容。
“你对美国电影有误解,其实好莱坞的电影对黄种人还是很友好的。”艾娃加德纳不能忍受科曼的无耻论断,虽然她没跻身好莱坞核心就被科曼截胡了,但毕竟是曾经的梦想。
“你想说世界大战期间华人的形象还过得去么?”
科曼笑呵呵的反驳道,“你应该看看战争时期美国对日本人的形象是怎么塑造的,那才是美国电影真正的想法,至于你说华人形象还可以,既然能把日本人的形象塑造成那样,换一个族群也不难,反正在美国眼中都差不多。”
这种事美国少干了?美国是最善于对形象嫁接的,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对美国造成猛烈冲击,美国对日本文化的侵入严防死守,但是刻意放开了香江电影传播,不就是打着把水搅浑的目的么。
二十一世纪有样学样,随着东方大国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