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多方周旋,将李风参与科举的一切关节尽数打通,只待他功成出关,便可直入考场。
一年前,两人就决定直接等到科举了,必然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此刻,宝莲灯清光再盛,包裹住二人,空间微微荡漾,下一刻,两人已自那承载了无数因果重量的玄武门返回到了老君观。
清光散去,李风与杨婵的身影悄然出现在老君观的后院之中。
早已等候的袁天罡立刻迎上前,目光如电,在二人身上一扫,眼中不禁掠过一丝惊异。
只见李风气息沉凝,周身清气圆融,那纯阳道基愈发深厚,更奇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中正平和的意念萦绕其间,竟让他这修道之人也感到心神宁静。
而一旁的杨婵,昔日那份属于仙神的疏离感淡去了不少,眸中神光内敛,气度愈发沉静深远,仿佛经历了某种重要的蜕变。
“二位道友终于出关了!”
袁天罡按下心中讶异,立刻切入正题:“科举之事,贫道已安排妥当。陛下也已知晓道友,有先天者愿西行,必然自然甚为高兴。明日清晨,便是入场之期,不知李道友……可有把握?”
袁天罡的言语间带着关切,此事关乎李风西行大计,更关乎他与李淳风对未来的期待,不容有失。
李风闻言,拱手一礼,神色从容而自信:“有劳袁道友费心。闭关一年,于红尘因果、先贤典籍皆有所悟,不敢说尽得其妙,但已然融会贯通,应试足矣。”
袁天罡观其气度,听其言语,心中大定,抚掌笑道:“如此甚好!道友有此信心,贫道便放心了。今日请务必在观中好生歇息,静心凝神,明日贫道亲自送道友前往考场,助道友金榜题名!”
“此番科考之主考官,乃是当朝大儒,礼部侍郎孔颖达,此人德行高洁,为人刚正不阿,最重真才实学,于考场内外,绝无半分情面可讲。哪怕是贫道的举荐,也无法优待道友,不过,以道友之才,正需如此清正考官,方能尽显所学,脱颖而出。”
李风目光微动,顿时想起孔颖达,此人奉诏编撰《五经正义》,乃是贞观年间儒学集大成者,由他主考,确是再好不过。其刚正之名,天下皆知,虽然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偏袒,但是也保证了科举的公平,在此等人物面前,都将无论是神佛都将失去作用。
李风当即点点头:“孔大人主考,正合我意。明日考场之上,必不负道友期望,亦不负这一年潜修之功。”
就在李风与袁天罡于老君观内交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