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气氛更为融洽。
闲话间,杨峋忽而问道:
“阿异在道学念过几年书,文采如何?”
“不过中规中矩。”
姜异心下诧异,莫非内峰增补还需笔试不成?
“若你自觉功行圆满,欲求突破,不妨事先酝酿一番,看能否作首诗……”
言至此处,杨峋自己也觉着有些好笑,朗声道:
“待功成之际吟诵出来,据说可以增添几分运势。”
姜异面色古怪,竟有这等说法?
杨峋谈兴愈浓,如闲话家常般说道:
“阎浮浩土之上,仙、魔、妖、佛四大道统并立,乃天下显学,人人皆可修持。
然在此之下,亦有不少曾声势煊赫、法脉林立的‘隐世道统’,或因征伐,或因内乱,最终传承断绝,人丁寥落。”
譬如那座让佛道打没的【剑道】?
姜异立刻想到八千剑修征伐西弥洲功败垂成的那段传奇。
“看来徐长老也与你说过【剑道】旧事。嘿,我当年初入山门,观澜峰传功院便常拿这陈年典故充作课时,糊弄符钱,没成想至今还在用。”
杨峋笑道,接着往下讲:
“正是。法脉一立,薪火相传,众修托举,便成道统。
这道统治世,无论兴衰存亡,其影响都无法磨灭。便如剑修杀伐之力冠绝当世,便是【剑道】遗泽。
有传言,前古时期【儒道】显世,儒修可养胸中才气,文字可诛敌,诗词能灭军,口诛笔伐,神通莫测。
虽然如今【儒道】早已不存,但一直流传着这种说法,若在修为水到渠成、境界突破之际,吟诵诗篇,或能得天地气运垂青。”
“原来如此!”
姜异眼中闪过明悟之色,难怪自己上次突破练气三重时,莫名生出吟诗的冲动。
“以我做秘书的笔杆子,倘若落到【儒道】显世之际……岂非如鱼得水!”
杨峋谈兴消退,幽幽叹道:
“当然,此说或许仅是戏言。古今万载,不知多少道统已随风逝去,唯仙、魔、妖、佛长存不灭。
关于这些道统的奇闻轶事,实在多如牛毛,真伪难辨。”
姜异又陪着杨峋说了会闲话,眼见天色渐暗,他便起身告辞。
外边风雪未停,反而更急了些。
“失策失策,突破练气四重那会儿没啥诗兴,浪费一次增添气运的好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