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呼家将几代人前赴后继与奸臣斗争的不屈精神,深深扣动了听客的心弦。市井小民为呼延庆打擂、呼延赞骂殿等桥段喝彩不已;稍有见识者,则能从话本中那些“影射”当朝的情节里,品出别样的滋味,暗自唏嘘。一时间,“听呼家将”成了新年里最时髦的消遣,街头巷尾,人人争说呼家将忠勇,痛骂话本中(实则影射当朝)的奸臣无耻。
王伦要的,就是这股席卷民间的舆论浪潮!他立刻找到已初步掌握胶泥活字印刷术的毕昇。
“毕先生,如今有一桩紧要事,需你‘印刷司’全力攻关!”王伦将新鲜出炉的《呼家将》话本手稿递给毕昇,“以此稿为蓝本,加班加点,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排印成册!我要一千册!不仅要快,更要清晰、精美!”
毕昇接过那厚厚一叠手稿,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分量,也知道此事关乎山寨大计,当即领命:“寨主放心,毕昇必全力以赴!”
在梁山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下,印刷司日夜不休。调整字模,改进墨料,选用上等纸张……半个月后,一千册散发着油墨清香、字迹清晰、甚至配有简单木刻插图的《呼家将》话本,整齐地码放在了王伦面前。这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高质量印刷的通俗读物,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王伦抚摸着这尚带温热的书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唤来朱贵、石秀、时迁,下达了关键指令:“将这些书册,通过各种渠道,秘密运往东京,以及呼延灼驻军所在的汝宁及周边州县!重点向士子、官员聚集的区域散发!想办法,务必送几本到呼延灼的军营中去!记住,动作要快,要隐秘!”
“谛听营”精锐尽出,这些承载着特殊使命的书册,如同无声的种子,被悄无声息地撒向了目标地域。
当这些装帧精美、印刷清晰的《呼家将》话本出现在东京汴梁的书肆、茶楼,甚至某些官员的案头时,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读书人啧啧称奇,不仅惊叹于这前所未有的印刷质量,更被书中呼家将的忠烈事迹所深深吸引,爱不释手。官员们则在私下传阅,品味着字里行间那强烈的影射意味,联系到当前朝局,无不心有戚戚,对高俅等权奸的鄙夷更深,对“呼家将”这样的忠良之后则心生同情与敬意。
很快,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微妙的偏转。当呼延灼奉命征讨梁山的消息逐渐传开后,与之相伴的,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讨论,而是掺杂了诸多来自《呼家将》话本的联想与议论。
“听闻那征讨梁山的呼延灼,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