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路过的邮递员都忍不住探头:“同志,你们这是中大奖了?”
“比中大奖还好呢~”
——
1979年9月的安徽文坛显然属于许成军。
继《谷仓》以及苏中等人对《谷仓》的发表刊发后。
在青创会,与许成军结缘的菡子、严震、陈邓科等人先后在安徽省内甚至全国的文学杂志发表了评论。
形成了安徽文学界罕见的意见统一。
这也引起了全国讨论《谷仓》的热潮。
菡子在《收获》发表的对当今文学界发展的评论文章中特意提到了许成军的《谷仓》。
引起了全国读者对于《谷仓》的好奇。
“《谷仓》以质朴文字勾勒出农村改革初期的微妙景象,许老栓这一人物鲜活如邻,谷仓的细节描绘似将往昔岁月拉至眼前,只是在情感的深度挖掘上若能更进一层,会更具冲击力。”
严震在9月的《诗刊》发表《对当前诗歌发展潮流的一些意见》中也花了较大的篇幅介绍学成军的诗歌创作。
对许成军的创作能力和抒情风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向全国读者推介了《谷仓》。
“许成军笔下的《谷仓》巧妙借谷仓这一独特视角,展现时代变革的风起云涌,叙事节奏把控得当,情节引人入胜。不过,在环境描写的丰富度上稍显欠缺,未能全方位营造出当时农村复杂多元的氛围。”
而最让文学界以及读者们诧异的是。
向许成军唱赞歌的竟然还有陈邓科?
上会《试衣镜》发表不是你丫的骂的最狠?
南大教授吴正平刚写了一篇《土坯堆里的矫饰——的刻意与浅薄》发表。
简要大意是:许成军的《谷仓》能在 1979年的文坛讨巧,大抵是沾了改革题材的光。把一座土坯谷仓吹成时代容器,把农民的私账夸成改革先声,通篇满是刻意堆砌的土味细节,却连最基本的叙事逻辑都没理顺。
上次喷《试衣镜》虽然没有彻底把许成军这个文学界新人打死,还让他大火了一把。
但是,他也火了啊~
跟在陈邓科后面,捡起了个“敢在文学界逆流而上的真文学评论家”的名号。
这让他发现了“商机”!
说别的都是假的,但是喷他许成军是真有好处啊!
作为“最关注”许成军的文学界人士,一看到《谷仓》发表,他心一横,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