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不入的东京,也普遍感到一种强烈的不适应和文化震撼。
巴琻会觉得街头汹涌的车流和刺眼的霓虹让人心慌。
冰欣会对电梯、自动门这些自动化设施感到新奇又些许无措。
杜鹏成更是私下抱怨过东瀛料理“吃不饱”、“寡淡”。
他们习惯于国内相对缓慢、注重思想交流的文学圈子。
对于东瀛这种将文学、作家与媒体娱乐、商业营销紧密结合的模式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排斥。
然而,许成军,这个代表团里最年轻、资历最浅、原本被视为需要他们关照的“小字辈”,或者说最被忽视的人。
却以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适应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东京。
他好像天生就知道怎么应对那些伸到嘴边的“长枪短炮”,知道如何在电视镜头前保持最佳角度和风度,知道用什么语气能调动观众情绪,甚至知道综艺节目里那些小环节的“梗”该怎么接。
他对媒体、电视节目、粉丝追捧、乃至右翅膀抗议……
这一切让代表团觉得新奇、紧张甚至不安的东西,似乎都习以为常。
或者说,他适应和驾驭这些事物的能力,可能比很多东京本地人还要娴熟。
他火了。
以一种他们看不懂的方式火了。
他让东瀛的年轻女孩为之尖叫,让严肃的学者与之辩论,也让右翅膀分子痛骂不休。
他仿佛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东京几乎所有的媒体目光,无论是爱是恨。
更让他们费解的是他的“操作”。
他说了多少在他们看来是“走钢丝”的话啊!他说东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儿子(虽然是事实,但能这么说吗?),他近乎逼迫地让东瀛观众为历史反思、甚至现场道歉,他毫不留情地大骂军国主义……
按照他们惯常的外事思维,这每一句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外交风波,至少也会让他在东瀛寸步难行。
可结果呢?
他似乎没太在意,而东瀛社会,在经历了一番喧闹之后,好像也……某种程度上接受了他的存在?
岩波书店把他当宝贝一样捧着,媒体追着报道他,除了部分右翅膀,主流社会似乎更多是讨论和好奇,而非全面的封杀和敌视。
他们不理解啊!
真的不理解!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认知范畴。
林林秘书长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