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尽量写的浅白一点。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
再配合着皇帝这边,已经先一步的真发行了国债,不少消息已经在流传了。
所以,这篇第占据了大明日报的头版的文章,第二日天才刚一开始售卖,就足足销售了三千多份。
这还是因为大明日报才开始创办,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且宣传使司人手不够多,外加经验不够,印刷出来的报纸数量有限的缘故。
不然,卖出去的报纸份额将会更多。
罗贯中激动的来回踱步,并加急安排人手,增加发行量。
接下来的七天,都要售卖这一期的大明日报。
不仅仅要在京师售卖,还会运到苏州,以及江北等地售卖。
如今大明日报,虽冠以日报之名,可实际上因为是才开始创办,基本上是六到七天才发行一期。
而罗贯中之所以如此激动,不仅仅是因为他写的这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更为重要是,这报纸后面,可是有一个专门的版面来刊印自己老师的水浒传!
这下子,自己老师的水浒传,得能被多少人看到啊!
自己超额完成了老师对自己的嘱托!
这宣传使做的真值!
这个职位真适合自己。
大明日报可谓是一炮而红。
不说别的,仅仅只看这报纸的销售量就能知道,这一次朱元璋的这个举动,在大明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子,乃至于不少官员都在讨论这件事。
有人皱眉,觉得皇帝太不体面了,为了这点钱财,竟公然行借钱之举。
也有人感动于皇帝拳拳爱民之心,为了不影响正事,竟不顾面子,以帝王之尊借钱。
也有官员暗自警醒,看来皇帝在以民为本上,是要动真格的了,今后再做事,需要注意了,要努力的往这方面去靠。
也有不少人觉得皇帝此举,未免有沽名钓誉之嫌。
故意趁机做出这等事情,让人大加宣传,从而好给他自己邀名……
……
“父皇,这……是否有些不太妥当?
此等事情刊登在报纸之上,广而告之,必然会让人议论纷纷。
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说些不好的言语……”
武英殿内,太子朱标斟酌着言辞,说着他在这件事情的意见。
“标儿,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