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贞观年间,少有天灾的年份,只有短短几年。
剩下的将近二十年,那都是天灾不断,又是蝗灾,又是地震,又是洪涝,又是干旱的……
可不一样留下贞观之治,至今让人向往?
说到底那些面对天灾无能为力,把很多事儿都给算到天灾上的,是自己无能,各方面都烂了。
甚至于面对遭受大灾的百姓,不仅不赈济,反而还要加征赋税。
种种操作简直离谱。
所以,是人祸加剧了天灾。
大明收不上税,朝廷手里没有钱,许多事儿都干不了。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崇祯本人也确实问题很大,他本身没有被当成帝王培养过,就是一个王爷。
后面他兄长去世之后,被选做了皇帝。
崇祯的性格缺陷很大,一开始有多信任的文官,后面就有多不信任文官,被文官们整的不自信了。
在一些事情上,容易二级管。
而且还是个不粘锅,不敢担责。
遇到大事情,就是总想让朝臣们先开口,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了风吹草动,就会将众人护在身前。
把罪责这些,都给按在之前开口说话办事的,那些官员员身上。
下手处理起他们来,也是毫不手软。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很多人都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于是,本来就懈怠的人,那再懈怠起来,就更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了。
遇见事儿了,也大多装死,没人敢再冲到前面去。
在用人方面也同样不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他是没有记住分毫。
在很多事情,都特别的急切,只想立刻就看到做出功绩来。
别的不说,看看崇祯朝时,换首辅的速度就能略见一斑。
崇祯在位十几年,首辅就任命了十九个。
这样的操作,那就真正干的好事情,才是怪事!
一个首辅刚上来,各方面的事情都还没有摸清楚,来不及做事,就被换下去了。
哪能干得好?
太急躁了!”
朱元璋说起崇祯的种种操作,忍不住大摇其头。
崇祯的这些种操作,那是真的让人窝火。
将他气的肝疼!
皇帝不是这样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