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一些别样的心思。
觉得对于科技,以及陛下所提倡的科技兴国这些事,也应当重视起来。
想要在今后,将家中的一些子侄,也给送到这些地方,让他们去学习。
让他们真的能学有所成,倒还在其次。
最为关键的是,能够通过这么一个实际的行动,来向陛下明确的表明他们对陛下所言之事的支持。
此时,很多人都是不由的想起了刘伯温。
对刘伯温大感佩服。
刘伯温不怎么让其儿子出仕,在一年多前让其儿子,大力钻研算术这件事儿,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觉得刘伯温无耻,是个媚上之辈。
可这个时候,他们再来看这事,心思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这哪里是什么媚上?
明明是有先见之明!
刘伯温这家伙,还是太聪明了。
领先了他们太多。
和刘伯温比起来,他们这些人都还是差得远。
当下,便有一些人作出决定,今后要多多的看看刘伯温,是如何做的。
今后也学习刘伯温,跟着刘伯温一起来做事。
刘伯温如何做,他们就也如何做。
跟着这样的聪明人来做事儿,总归不会太差……
表彰大会结束之后,众人散去。
而这次表彰大会的影响,却并没有随着表彰大会的结束而消散。
相反,随着这些多人散去之后,其影响那才是真正的开始发酵,并迅速的扩大。
把众多的消息,说与众多人听。
而不少工业大学,科研所等人在散会之后,只匆匆的扒了几口饭,就立刻马不停蹄的,一头钻进来研究所中。
决定奋发图强,不能虚度光阴。
要把这个事认真的对待,也要作出相应的成就来!
而随着接下来,大明日报上面,按照朱元璋的示意,进行发力,把这次的盛事大书特书。
这消息随着大明日报,从京师这边迅速的往周围扩散而去,传到大明更多的地方。
影响力进一步的增强。
产生了轩然大波,令无数人对科研科技这些,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当然,也有很多读书人,传统文人,对朱元璋干出来的事,咬牙切齿,大加批判。
暗地里,也不知道都说了多少的怪话,骂了多少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