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什么样的规则。
看得出来,今后这内阁必然是非同一般的机构。
哪怕皇帝说,内阁只是负责给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并不直接统领六部。
但是只要不傻,稍微有一些经验,就能知道内阁前途无量。
如今或许地位会比较低,可是今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内阁的地位,会会随之变得越来越高。
不需要多看别的,单单只看皇帝要把他最看重的亲儿子,大明的太子,下一位的皇帝给弄到内阁当中,让其去当内阁首辅,就能看得出来。
这这内阁不重要,皇帝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等安排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别的事情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
这个巨大的吸引力,便是太子朱标。
虽然如今,在不少人的眼里,太子朱标不如之前时那般的好了。
但是整体上,还是远远比朱元璋仁善。
若是也能进了内阁,那就能日日和太子进行接触。
争取在太子跟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今后,可以说好处多多,前途无量。
哪怕按照皇帝的规定,内阁成员本身品级不高。
哪怕是内阁首辅,也才不过四品官。
但是,在场的大多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不是外行人。
哪里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无非是位卑权重而已。
当官,所看的可不仅仅只是品级的高低,更为看重的,是看实际担任的职务,手里面权力的大小。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至于内阁次辅,以及内阁的其余成员,咱这里先不任命。
且待稍后再议。”
让他们这些人失望了,朱元璋并没有当场任命内阁次辅,以及相应的内阁成员。
这让不少原本都是望眼欲穿,心里面暗自提了一口气的人,忍不住有些失望。
但也仅仅只是有些失望而已。
皇帝此时没有当场宣布,那就说明他们在接下来,还是有着一些机会在的……
自己大明,后世时官员进入内阁,也形成了制度,有一定的规则。
比如,非进士不入翰林院,而非翰林又不能入内阁。
又有庶吉士之分……
庶吉士是朝廷的人材预备团,这是一套很成熟的体系。
但是朱元璋并不准备沿用。
因为他觉得这样的一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