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上自己脚步之人担任次辅,协助标儿处理一些事务,还是比较合适的。
能在内阁之初,帮助把架子搭起来,基础给打好。
担任个两年后,再再看情况决定他的去留。
至于范敏,刘泰这些,皆是六部里的高官。
范敏如今为户部尚书,刘泰如今则礼部的左侍郎。
内阁并非是一个特别正式的机构。
所以在入阁之后,并不需要辞掉原本的职务,依然是可以做原本的工作。
至于说把大外甥李文忠这个掌管五军都督府的人,给弄到内阁里。
也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方才做出来的决定。
同样是吸取后面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大明在自己洪武年间时,那是武贵文轻。
可是到了后面,一代代的下去,风气却变了。
变得文贵武轻了。
尤其是到了朱祁镇那里,一战伤了勋贵的根基之后,更是如此。
后面,武将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而皇帝这边想要掌控一些兵马,那都是难上加难。
武人被踩到了泥地里。
连戚继光这等抗倭名将,都得自称文官门下走狗,做出各种卑躬屈膝之事。
才能换取文官支持,去为国杀敌。
尤其是戚家军,后面的结局看着简直让人火大。
所以为了防止今后,再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朱元璋这里要从顶层设计上面,就防备一下。
内阁成员之中,必须得有一个军方背景的人来进行担任。
最起码,需得有军方的一席之地!
以文驭武不行,以武御文也不行。
文官,武将,都不能一家独大了。
独大了都不好。
所以,在这内阁当中,将李文忠这个大外甥给塞进去,是特别有必要的。
他不能再让大明,再走了老路。
当一个国家,忘记了强军,看轻将士,把将士这些给踩到了泥地里。
兵马被称为贼配军,连饷都领不足,甚至于根本领不到之时。
那这个国家,便必然会进入衰败。
而今后,也必然有着诸多令人窝火的事出现。
这种事情,朱元璋不会再让其发生。
而且,这文官问题也特别的大。
就他所看到的明史,他们是一步步的夺权,一步步的把大明给搞得不成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