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市长,我会尽快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究。”
送走王明远后,李毅飞又马不停蹄地召开了另一个小范围会议,参会的是财政局、发改委等关键部门的负责人。
“我要在下一财年的预算中,增加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李毅飞开门见山地说。
财政局长面露难色:“市长,这恐怕很难。
赵书记已经明确指示,下一财年的重点是要保障矿改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矿改要推进,公共卫生也要加强,”李毅飞语气平稳却坚定,“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要同时做好的两件事。
资金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争取上级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解决。”
李毅飞转向发改委主任:“医疗卫生领域的项目,要优先审批、优先安排。
特别是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要走绿色通道。”
这一系列举措很快传到了赵国强耳中。当天晚上,李毅飞就接到了赵国强的电话。
“毅飞啊,听说你今天开了好几个会,都是关于公共卫生的?”赵国强的声音听起来很随意,但李毅飞能听出其中的试探意味。
“是的,书记,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毅飞回答得滴水不漏。
“工作要做,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嘛。”赵国强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全市上下都在聚焦矿改,你突然把这么多精力放在医疗卫生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啊。”
李毅飞微微一笑:“书记放心,医疗卫生和矿改并不矛盾。
一个健康的劳动力群体,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相信在这方面加强投入,长远来看对矿改也是有利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赵国强略显僵硬的笑声:“呵呵,你说得对,那就按照你的思路去做吧,不过要注意影响,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议论。”
挂断电话后,李毅飞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赵国强虽然表面上支持,但内心显然并不认同他的做法。
随着工作的深入,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然而,李毅飞没有退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采取了一系列更加深远的布局:
李毅飞指示市教育局,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预防的内容;
他要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的监控,防止投机炒作;
李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