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调整通过,我们刚刚理顺的工作,很可能又要陷入停滞,尤其是财政和卫生这两个关键部门。”
两件事,审计报告是捅向对方的一把刀,但刀柄也烫手;
干部调整则是对方挥过来的一记重拳,直指李毅飞刚刚搭建起来的薄弱班底。
硬顶?在常委会上,李毅飞并无必胜把握,张乾州作为省委常委,在人事问题上拥有极大话语权,强行对抗,不仅可能失败,还会过早暴露实力,打破表面上的团结。
妥协?那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刚刚建立的规则权威将荡然无存,他这位市长也将威信扫地。
李毅飞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大院里的车辆人流。
他需要破局,但不能硬闯,必须找到一条四两拨千斤的路径。
“建明,”他转过身,目光锐利,“两件事,分开处理,但要联动。”
“第一,审计报告的事情,你亲自去找周局长,让他按照最严格的审计准则,把证据链做实,尤其是资金流向、合同审批环节的签字人,一个都不能漏。
报告暂时压两天,等我消息。”
“第二,这份干部调整动议,”李毅飞拿起那份名单,用手指在上面点了点,“我们原则上同意‘优化班子结构’。”
刘建明愣住了:“同意?那李敏和王强他们……”
“别急。”李毅飞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优化班子,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
所以,我们在同意的基础上,提出补充建议。
你马上组织府办和人大的相关同志,连夜加班,根据《工作指引》这一个月来的运行情况,梳理出几个最关键、最需要强有力干部去推动落实的‘攻坚点位’,比如,‘常态化流感防控应急指挥中心’、‘营商环境提升办公室’、‘重大项目保障专班’……把这些点位负责人,明确为副处级甚至正处级实职岗位。”
刘建明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李毅飞继续道:“然后,我们就这批新设的‘攻坚岗位’人选,向组织部推荐干部。
李敏同志在财政统筹和规则制定中表现出卓越能力,完全有能力担任‘重大项目保障专班’组长;
王强同志熟悉卫生业务,在应急处突中经受住了考验,是‘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的合适人选。
其他岗位,也把我们看中的、有能力的干部推荐上去。”
这一手,堪称精妙,你不是要调整我的干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