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见是,请徐理事长和基金会方面,先提供这三幅文物的正式鉴定评估文件。
我们水又市这边,立刻组织文化、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保管条件、经费需求、接收流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拿出具体方案后,按程序上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议。
您看这样是否更为稳妥?”
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有度。
既没有直接拒绝,给对方留下口实,又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接收”行为,拉回到了复杂、严谨的行政程序和法律责任框架内。
李毅飞完美地扮演了一个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的市长角色,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唐副书记听完,沉吟片刻,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嗯,毅飞同志考虑得很周全,很有责任心!
接收文物捐赠不是小事,确实应该依法依规,把工作做细做实。
文渊同志啊,李市长的意见很中肯,你们基金会要积极配合,把前期工作做扎实。”
徐文渊脸上的笑容彻底僵硬了,心里仿佛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精心设计的“公益”陷阱,被李毅飞用一套组合拳打得七零八落。
不仅预期的效果没达到,反而被李毅飞牵着鼻子,要去做一堆繁琐的“前期工作”。
这等于把他架在了火上,进退两难——做,耗时耗力且结果未知;
不做,就显得他之前的提议轻率,甚至别有用心。
“是……是,唐书记,李市长考虑得确实周到。”徐文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干涩地应承下来,“我们基金会一定……一定全力配合。”
傅伯年教授在一旁微微颔首,看向李毅飞的目光中欣赏之意更浓。
这位年轻市长,不仅有原则,更有智慧,懂得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和城市的利益。
接下来的参观,徐文渊明显蔫了不少,话也少了。
他原本准备的后续招数,在李毅飞这堵密不透风的“规则之墙”面前,似乎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展览参观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送走唐副书记一行后,李毅飞站在“翰墨艺廊”门口,望着远去的车队,目光深邃。
孟子义走到他身边,低声道:“市长,刚才……”
李毅飞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回去再说。”
回到办公室,关上门,李毅飞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