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设一个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园。
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两个领域。"
"资金从哪里来?"有人问。
"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李毅飞早有准备,"政府投入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在回到工直市时,一份完整的产业转型方案已经初具雏形。
回到工真市的第二天,李毅飞立即召开专题会议。
这次他不仅请来了市委常委,还邀请了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
"这次考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方向。"李毅飞开门见山,"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产业转型的看法。"
赵永辉首先发言:"我支持产业转型,但认为应该控制规模,循序渐进。"
"我理解永辉同志的顾虑。"李毅飞表示认同,"所以我们第一期只规划500亩示范园区。但这500亩一定要做成精品。"
周雨婷接着发言:"我认为人才引进是关键。建议立即启动'百人计划',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人才。"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在李毅飞的巧妙引导下,各方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最终,产业转型方案获得通过,但李毅飞也做出了一些妥协,比如适当控制初期投资规模。
方案通过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在推进过程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是土地问题。规划的园区用地涉及多家企业的搬迁,阻力很大。
"书记,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的纳税大户,搬迁会影响生产。"开发区负责人汇报。
李毅飞亲自到现场调研,召开协调会:"搬迁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我们要帮助企业实现升级改造。"
李毅飞提出一个创新方案:允许企业在园区内优先选址,并给予搬迁补贴。这个方案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其次是资金问题。尽管已经多方筹措,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书记,省里的专项资金还没到位,项目可能要延期。"财政局长汇报。
"不能等!"李毅飞斩钉截铁,"我们先动用市里的产业引导基金,同时加快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谈判。"
最棘手的是人才问题。尽管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但应聘者寥寥。
"工真市的区位优势不明显,高层次人才不愿意来。"人社局长很无奈。
李毅飞想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