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隔壁老王头家,他家儿子在外面打工,地摆荒了好几年,听说今年村里为了凑数,硬把他那荒地也算成种植面积了,就为了那个什么……达标率?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种植面积核实不准,补贴发放不透明,甚至可能存在虚报冒领!
老汉的话,像几根刺,扎进了李毅飞的心里。
这并非个例,而是在许多农村地区都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从村子另一头传来。
李毅飞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人,正陪着两个穿着衬衫、拿着平板电脑和丈量仪的人,在一片玉米地头指指点点,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旁边还围着几个情绪激动的村民。
“走,过去看看。”李毅飞起身,带着陈默和小刘走了过去。
靠近了才听清,原来是在进行“卫星遥感测绘”的实地核验。
这是近年来用于核实种植面积的新技术,但显然在现场遇到了麻烦。
一个黑瘦的村民指着测绘人员平板电脑上的地图,激动地说:“领导,你们这图不对啊!我家这块地,明明种满了玉米,你们这图上怎么显示是深色的,说是‘非耕地’或者‘种植稀疏’?
这要是不算面积,我今年的补贴不就泡汤了?”
测绘人员耐心解释:“大叔,我们这是卫星拍的,可能您地里有些地方庄稼长势不好,或者有杂物,影响了判读。我们这不是正在实地核对嘛。”
旁边的村支书则打着圆场:“老四,你别急,领导们会核实的。不过有时候这高科技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咱们得理解。”
技术员小刘悄悄对李毅飞说:“书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卫星遥感受天气、作物长势、甚至地里临时堆放物影响,可能存在误判。
但关键是后续的实地核查和纠偏机制必须及时公正,否则吃亏的就是老实耕种的农民。”
李毅飞没有说话,他注意到那个村支书眼神有些闪烁,在测绘人员和村民之间打圆场时,似乎更倾向于让村民接受“可能存在误判”的结果,而不是积极帮助村民澄清事实。
李毅飞不动声色,继续观察。
只见测绘人员在那块所谓“种植稀疏”的地块上随机选取了几个点进行实地丈量和作物密度评估。
结果显示,这块地的种植密度完全达标,卫星图像之所以显示异常,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下雨,地里低洼处暂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