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高,他本身也在组织工人进行辅助授粉,多抹一道防落素的工序只是顺便。
“这样的话,药要早点买回来了。”
“……”陈家志:“我还不知道哪里有卖,你有听过沾花药吗?”
“没有。”
“我也忘了它的学名。”陈家志想了想,说:“都留意下吧,今年用不上就明年,哦,对了,这种沾花药好像也可以用在烟叶、葡萄和西瓜上。”
李明坤沉吟道:“要不你回广州一趟,那边应该有卖的吧?”
“算了,不急这一时,专门跑一趟不值得。”陈家志笑道:“我留在元谋主要还是为了作研究。”
李明坤也清楚他对育种感兴趣,打趣道:“那其实你该去考大学,嗯,就读农业大学。”
陈家志笑了笑,大手一挥,“我现在也是在读农业大学。”
李明坤一愣,反应过来后也笑了起来,好像也是,农大也学种地嘛,他们这还少走了几年弯路。
…
云岭农场的办公室也已经修好了,只是还没入住,办公、宿舍、食堂,各类设施都比较齐全。
而星火村书记仲家凯筹资修建的专家楼选址也只间隔了几百米,进度要落后不少。
现如今来元谋育繁种的专家都还住在县农场的‘危房’里。
配套设施确实差了点,也难怪吸引不来几个大公司。
陈家志认为来元谋制繁种里最有名气的企业应该要数北大荒。
不过主要是做玉米和小麦的加代育繁种,也鲜有涉及蔬菜。
此外就是各种科研单位和相关课题小组,陈家志原本想跟着专家组学习一二,可惜没能得逞。
最后也只能回了自家育苗场,跟着彭谦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以及制种生产要点。
时间一天天过去。
露天菜田里除了瓜果,也长出了菜心、生菜、油麦菜、芥菜、芥兰。
很多本地农民都是第一次见到广东菜,常把菜心认成是油菜,也会对芥菜芥兰感到好奇。
但更多的人还是更关注大棚里的黄瓜和茄子等蔬菜。
用大棚种菜在元谋还是头一例,别说普通农民了,县里的研究所和农业部门也很关注。
临近采摘时,由县领导带队,又有一大拨人来参观。
巴拉巴拉了一阵。
听到领导问起时,陈家志才认真介绍了大棚在元谋的优势,穴盘苗和嫁接苗的好处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