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单一了!
不知道还以为江心菜场是同兴泰投资的呢。
试想,如果哪一天江心菜场为了涨价,或者受了灾,断了货源,形成依赖性的同兴泰要如何应对风险呢?
届时受损恐怕比现在还难受。
所以货源结构不得不调整了。
他也曾反思为何会发展到如今这地步,原因很简单,江心菜场总是能踩在市场最缺菜、行情最好时上市。
菜心、荷兰豆+菜心、青椒、芥兰等断断续续来了好多次。
没有几个批发商能拒绝得了赚钱的诱惑,只是同兴泰有点贪吃了。
现在减少对江心菜场的货源依赖虽说很难受,但也只能刮骨疗伤。
叮铃铃~
电话再次响起,夏有车戴上了痛苦面具。
要是所有菜农都有陈老板的自觉就好了。
…
另一边,陈家志对夏有车的痛苦并不能感同身受。
只是有点奇怪,为何他提出可以谈价时,夏有车反而着急挂电话?
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反正现在档口很给力,菜场的菜完全不愁销,配送业务的增长也弥补了与供港价差上的亏损。
再说还发展出了薛成林和俞红两位东南亚的客户。
同兴泰如今也只是他渠道建设的一个环节,有之,锦上添花,失之,吊大点事。
反而,他更关注大利生菜。
根据夏有车提供的信息,夏季时,宝岛的生菜卖到香江,价格长期在2港元以上。
另外还有来自美国的生菜,美国的距离要远得多,价格应该更贵。
如果在云南发展种大利生菜,能实现供港,即使采用空运也完全有利可图。
而且公路运输也有机会试试。
分析到这,大利生菜已经被陈家志列为近两年的发展选项了。
刚好,还有几天又要去云南。
玛德,干死美国佬!
…
彭村基地,割菜仍在继续。
不过原本一片翠绿的基地也露出了红黄色的土壤。
工人里也分出了二三十个人在撒肥,有机土杂肥,在茂名这样的冬种菜大市很容易就能买到。
不过也引起了众多干活工人的吐槽。
什么一亩就要施一吨,费时费力,效果远不如化肥来得快。
敖德良听不懂农民的吐槽,但外聘的技术员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