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销售收入相比,西兰花亩产量的增加同样令人惊喜。
陈家志称赞了敖德海的技术,才又询问挑选西兰花种植区域一事,在这茬西兰花收割前,就提过要建设专门的西兰花基地。
敖德海回过神来,道:“老板,我不擅长基地选址,这件事恐怕还得你费心。”
陈家志说:“我这里也的确有些备选区域,不过也需要你去实地调研,人生地不熟,得小心判断。”
敖德海更忐忑了,又道:“老板,要不还是你定好地址,我负责建设基地。”
陈家志笑了笑,说:“别紧张,就是去看看,到一个陌生地方,你总得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村民村干部好不好打交道。”
想到这些天对出口的思考,陈家志又说:“另外也要远离工业污染,土壤、水源都要稍微好一点……”
敖德海最终勉强答应下来。
菜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有时候呆久了,确实会排斥和外界接触。
尤其是敖德海这种本身话不多的人。
但对于一个菜场场长来说,技多不压身,只是种菜肯定不够。
陈家志给敖德海提供了几个地点,也在沪市周边,但有的没在沪市行政区域内。
最远的在盐城响水,陈家志有所了解,是以后较为知名的西兰花产区。
不过这会儿响水还没有西兰花种植,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区域,陈家志选择意愿不高。
他做西兰花主要是为了出口市场,通过西兰花建立相关渠道,再以此带动其他品类蔬菜。
所以前期还是得自建种植基地,坚持高标准,高品质,竖立标杆,打出口碑,从立意上就要高。
包括叶菜也是,他一直在强调农药化肥减量使用。
甚至随着时间发展,他现在略微有点嫌弃繁荣菜场的地理位置。
周边工厂太多了。
不利于宣传。
就算喊出有机产品,别人也会质疑,在大城市,周边工厂众多,怎么做到的有机?
只是现在换不了,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打磨。
…
这天下午,薛军来到了增城,才到没多久,就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陈家志给来躲雨的薛军发了一支烟,视线也看着窗外的雨。
薛军擦了擦头发上的雨水,道:“还真是黄皮鼓胀,龙舟水涨啊,我这才准备来买黄皮果,就下暴雨,这农谚描述得太精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