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位。
行动中,信息共享与实时决策。
他要求各小组保持视觉联络,用手势和简易工具(如小镜子反光)传递信息。
他本人则如同一个移动的信息处理中心,不断接收、分析各小组传回的零散信息(如脚印深浅、马蹄印方向、炊烟位置、鸟类惊飞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和调整。
“组长,前方三里有马蹄印,很新鲜,数量超过五十。”
担任尖兵的铁柱小组传回消息。
秦牧立刻做出手势:
全体隐蔽,一组前出确认,二组占领侧翼高地警戒,三组四组就地构筑简易防御。
很快确认,是一支狄戎巡逻队。
秦牧没有选择硬碰,而是示意队伍利用地形巧妙绕开,避免了不必要的暴露。
侦察手段的多样化。
秦牧不仅观察明显的军事目标,还注意狄戎营地的垃圾堆放、取水点、马匹粪便等细节,以此判断营地规模、人员状态和驻扎时间。
他甚至让队员捕捉了一只从狄戎营地方向飞来的鸟。
检查其爪子和喙上是否有食物残渣,来佐证自己的判断。
这种超越时代的、系统性的侦察思维,让另外两支习惯了凭感觉和经验行事的夜不收小队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发现自己很多时候还没搞清楚状况,秦牧已经做出了正确的规避或前进指令。
经过三天的谨慎渗透和侦察,秦牧小队成功锁定了狄戎一个位于山谷中的前哨补给营地。
这里驻扎着大约两百人,负责为前沿部队转运粮草,守卫相对主力大营要松懈一些。
“目标:东南角那个单独的帐篷,有传令兵进出,可能是小头目。
行动:抓捕舌头,获取口令和布防图,必要时制造混乱。
原则:快进快出,无声解决。”秦牧在潜伏点,对着四个小组长,下达了最终指令。
夜色深沉,乌云遮月。狄戎营地篝火点点,巡逻士兵抱着弯刀,呵欠连天。
秦牧如同暗夜中的王者,亲自带领突击组(三组)和掩护组(二组)。
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摸到了营地边缘。
他利用阴影和巡逻队的视觉死角,精准地计算着时间差。
“巡逻队间隔一百息,每次两人。西南角那个哨塔上的家伙在打瞌睡。
章山,交给你了,无声解决。”秦牧通过手势下达命令。
章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