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正好对得上。
武捷思看到陈学兵的神色逐渐自信,也微微点头,继续道:“其次是集团总部,其实以贵公司这样的多元化集团,我还是推荐你们把总部设到上海。”
又说到陈学兵关注的问题,而且上来就定论。
陈学兵眉头一挑:“何解?”
“上海的特色,是侧重于国际资源与制度成熟度,外资机构中国总部首选地,金融、贸易领域国际资源丰富,钱多,地相对也多,无论对你们的金融公司和地产公司来说,都具备更高的开发潜力。”
“从收入的角度来说,上海对于你们的税收豁免也有更大的特权,他们的整体豁免上限要比深圳高3个点以上,你们总部高度控股,各子公司利润大部分是要回流总部的,3个点的差距,可是总体利润差距。”
“从国际贸易接洽来说,上海自贸区法规体系更完善,从国际人才引进的角度,上海外籍专家的数量是深圳2.3倍。”
“而深圳这个地方呢,民营经济活力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领先,地均GDP达上海的2.5倍以上,适合轻资产型总部。”
武捷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一句废话,留给陈学兵自己判断。
陈学兵心里本来平衡而纠结的天平也在这一刻悄然倾斜。
上海是直辖,政策权限确实高很多,金融优势自不必说,地产开发的空间也很大,而且在后期的地价表现来说,也要稳于深圳。
“奇点的很多业务绑定在深圳,不好搬,那以后还是得两地办公。”陈学兵悠悠叹道。
“这没有办法,国家都只能把不同的产业优势划分到东南西北,更何况是你们这样一家多元化企业?深圳对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大,你们的科技公司如果偏重技术研发与市场化速度,深圳的综合成本优势更显著。”
武捷思说到这里,话锋一转:
“而且深圳对企业总部基地用地优先出让,价格折扣能达到30%,你们集团是控股模式,科技公司又在搞股份制改造,我看科技公司正好可以把法人独立出来,在深圳拿到这个政策,为你们科技公司办公拿到一块便宜的土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
“你的奇点科技,要在深圳拿到最好的政策,其实很简单,就一个指标:GDP。”
“这也是深圳唯一的生存指标,近三年深圳GDP以每年一千亿左右的速度发展,今年有望达到6000亿,但是GDP增速不可避免地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