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的恶劣影响,绝不仅仅只是损失八千士卒那么简单。
哪怕北虏脑子不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的屠杀了伤员,也会对军心士气带来毁灭性打击。
何况这些伤员中,不乏勋贵子弟。
如果这些人死在战场上,将军马上死,本来就是武将的宿命。
大家顶多心里有意见,却不会说什么。
倘若是被主帅抛弃而死,那就和身后的勋贵家族,结下了血仇。
即便是带着部队突围成功,也会被搞的声名狼藉。
往后无论是从政,还是继续带兵,都不会有勋贵子弟跟着他混。
如果突围失败,那么后果还会更加严重。
历史上那么多武将兵败身死,并不是他们没有机会跑回去,而是不能活着回去。
前半辈子积累下来的名望,全部损失殆尽不说,还会增加一大堆的仇人,再加上文官们的污蔑攻奸。
纵使依靠外戚的身份,暂时逃过一劫,未来也会被清算。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除了固守待援外,舞阳侯其实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见舞阳侯立场坚定,众人默契的没有提“突围”。
高层将领需要考虑政治,舞阳侯承担不起的责任,他们更背不起这锅。
在官场上混,谁提出的建议,谁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此时发起突围,勤王大军必定损失惨重。
到了朝堂上,没人会看到突围保住了骨干力量,大家只会盯着损兵折将不放。
为了战略正确,遭到责罚的案例,军中多不胜数。
一些倒霉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虞朝的武将表现平平,并不是大家都无能,更多的是害怕担责。
此前以文御武的策略,就是故意在扼杀将领的军事才能。
文官需要的是一群听话的执行者,这些人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哪怕这种局面,近些年被打破,但后遗症还是没有消除。
即便是勋贵系将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也是明哲保身。
宁静的夜晚,短暂抚平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新一轮的大战再次爆发。
喊杀声夹杂炮火声响彻天地,在阳光映照下,满地的尸骸宛如修罗地狱。
战争不以个人意志转移,尽管守军在奋力反击,但弹药耗尽的后遗症还是发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