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了力的,长辈们的话他们不能不听。
随着老一辈的突然故去,许多勋贵继承人都是赶鸭子上架成了当家人,尚未学会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因为平日里积攒的矛盾,连宗族内部都无法做到铁板一块。
放眼整个勋贵集团,大家的利益分化,越发的明显。
执掌军权的少壮派,对他们这些继承爵位的贵n代,并没有好感。
尤其是在利益分配时,他们这些嫡系继承人拿了大头,在外拼命的少壮派许多连汤都没喝上,更是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内部的分化,导致了他们和文官集团谈好了条件,却无力进行兑现。
云向文的悄然跑路,无非是把掩盖的矛盾,摆在了台面上。
这些旁系出身的勋贵将领,想要在接下来的权力分配中,拿到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蛋糕。
毫无疑问,此事不光他们这帮留京勋贵肯定无法答应,文官集团同样无法答应。
“你的担心,没有人能够回答。”
“不过汉水侯是忠于朝廷的,只是他麾下那帮将领,有了别的想法。
他在军中那帮旧部,同样希望他能够执掌朝政。
那帮家伙消极避战,就是在为汉水侯掌权创造机会。
如果汉水侯愿意重回朝堂,在战场划水的那帮家伙,立即就能动手把敌军锤爆!”
一旁的英国公漫不经心的说道。
李牧重回朝堂,他也乐见其成。
倒不是能够从中获得多少利益,纯粹是不想看着大虞走向沉沦。
事实证明,文官集团救不了大虞。
尽管勋贵系之前发起的改革,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最起码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还缔造了一支能打的强军。
如果不是永宁帝败家,光勋贵系前面的改革成果,就能给大虞续命三五十年。
这个时间听起来不长,但对一个末代帝国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纵观华夏历史,熬过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就大汉帝国一根独苗。
并且这根独苗,还被拦腰分成了两段。
倘若李牧能回来延续之前的改革,甚至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没准能重拾河山,再给大虞续命百年。
……
类似的一幕,在多名大员府中上演。
面对日益恶化的局势,许多人都把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