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第一条。入狱打球一时爽,一直打球一直爽(划掉),投身入狱需谨慎!”
“狱BA”当然不指望靠一条声明就能免除诉讼风险。
真正让他们有恃无恐的,是站在他们身后的,芝加哥的布鲁士、罗伯特·吉尼斯等几乎所有顶级律师组成的律师天团。
在这些吸血鬼的帮助下,所有明面上关于“入狱绿色通道”的指南、手册、咨询广告,都与“狱BA”及其关联机构做了完美的切割。
那些《大学生入狱:从入门到精通》、《精准量刑指南:你的“狱BA”通行证》等火爆地下市场的读物,大概是书摊里长出来的,法律上抓不到“狱BA”的任何把柄。
吸血鬼们活干得漂亮,自然,收费也漂亮得令人咋舌。
不过,这正是罗根等人乐意看到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跟强大的律师界进行利益捆绑、分润红利的重要一环。
只要“狱BA”想不断做大,就必须给这些法律界的吸血鬼们喂饱!
不过,法律上暂时安全,但舆论的刀子依然锋利。
大学生争先恐后入狱的荒诞现象,经由常春藤名校的揭露和媒体的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发了更激烈的争论。
反对者痛心疾首,捶胸顿足:“这是人才的巨大浪费!是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损失!为了打篮球就放弃锦绣前程,钻进监狱,简直荒谬绝伦!”
但支持者们也同样理直气壮:“谁说打篮球就没有锦绣前程?经过监狱文化的淬炼,这些大学生将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更坚定的意志品质,以及更丰富的‘社会经验’,这难道不比呆在象牙塔里更能成才?”
双方你来我往,在各种场合吵成一锅粥。
吵到最后,有人提出折中方案:“既然‘狱BA’如此受欢迎,为何不干脆让它脱离监狱背景,改组成为一个正常的、面向全社会的职业篮球联赛呢?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的观赏需求,又能避免这些年轻人留下犯罪记录,岂不两全其美?”
不料“狱BA”官方跳出来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快,他们第一时间申明其“不忘初心”的坚定立场:
“我们‘狱BA’诞生于监狱,根植于监狱!我们的核心使命,始终是激励和改造那些误入歧途的服刑人员,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是联赛存在的根本意义!”
因此,改组是不可能改组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嗯,官方说“狱BA”是为了改造囚犯,那真实情况……一定是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