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念云并不关注宋明珠,她坐下来后,就把桌子上的试卷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考核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帖经、墨义和策问。
帖经即默写填词,考察对经典的熟悉程度;
墨义是解释经义,考察理解;
而策问,则是针对时政提出见解,最是考验学子的真才实学与思想格局。
怪不得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考不上清晖书院,这三道题一出,本身已经证明清晖书院招收的学子,比正常的书院和私塾招收的学子,需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它不仅要求学子熟读经典,更要求他们具备经世致用的潜力与胸怀天下的视野。
宋念云心中了然,这考核难度确实不小,尤其是最后一道策问,题目是“论边关互市之利与弊”,这已远超寻常闺阁女子所能接触的范畴。
她余光能感觉到斜后方宋明珠那带着审视和幸灾乐祸的目光,想必对方正等着看她这个“草包”出丑。
然而,宋念云只是微微勾了勾唇角,不慌不忙地开始研墨。
前世作为北冥烬身边最得力的谋士,她批阅过的奏章、参与制定的国策不知凡几,边关互市这等关乎国计民生与边疆稳定的要务,她曾与户部、兵部官员反复商议推敲,其中关节利弊,她洞若观火。
至于帖经墨义,原主宋依白或许一窍不通,但她宋念云拥有的是跨越两世的记忆与智慧,足以应对。
宋念云不再多想,屏息凝神,提笔蘸墨。
笔尖落在雪白的宣纸上,她刻意收敛了前世那手已成风格的行书,转而模仿记忆中宋依白那略显稚拙、结构有些松散的笔触。
下笔时,她故意放慢速度,让笔画显得不够流畅,甚至偶尔制造一点微小的顿挫,使得整篇字看起来,就像是初学写字不久、勉强能辨认的笔迹。
帖经部分,她将正确的章句内容,用这手“丑”字一一写下,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但形式却毫不起眼。
墨义部分,她同样以这般笔迹作答。
在阐释经义时,她刻意收敛了过于精辟的见解,只写出最基础、最标准的核心释义。
坐在斜后方的宋明珠,一直暗中观察。
当她隐约看到宋念云纸上那丑陋的字迹时,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果然还是那个草包,连字都写不好,就算勉强答出些内容,想必也是词不达意,难登大雅之堂。
她彻底放下心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