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541厂也撑不到今天。能不能温和一点处理?”
何雨鑫看了她一眼:“素昕,记住,管理不是做老好人。对功臣,我们要尊重,要保障他们应有的待遇。但不能因此就允许他们阻碍厂子的发展,甚至破坏规矩。这对其他遵守规矩的员工不公平,对厂子的未来更是致命伤。”
他做出了决定:“审计查实的问题,该退赔的退赔,该追责的追责,按公司规定办,但过程注意方式方法,给他们留足面子。对于那几位确实观念落后、又占据关键位置阻碍效率的老同志,由你出面谈话,集团会给出优厚的内退方案,请他们退居二线,担任顾问,发挥余热,把位置让出来。”
他看向管理顾问:“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尽快拿出来,明确各部门权责,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特别是新成立的两栖车辆研发专项组,要打破原有车间界限,在全厂范围内选拔有能力、有闯劲的年轻人,赋予他们足够的权限和资源。”
他又对梅素昕说:“你牵头成立一个改革领导小组,亲自抓这件事。遇到阻力,直接向我汇报。这是阵痛,但必须经历。541厂要想接下更重要的任务,要想活下去、发展好,这一关必须过。”
接下来的一个月,541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几位昔日说一不二的老车间主任被梅素昕请去谈话,最初自然是有情绪的,甚至有人跑到何雨鑫那里诉苦,但何雨鑫态度明确地支持了梅素昕的决定。
在优厚的退养条件和集团强硬的态度面前,风波最终平息。
新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制度开始推行。
一批三四十岁的技术骨干被提拔到关键岗位,两栖车辆研发专项组更是汇聚了全厂的精英,资金审批和物资调用流程变得清晰而高效。
梅素昕在经历最初的艰难后,也逐渐适应了新的角色,开始更主动地运用制度和规则来管理工厂,权威反而比过去更稳固了。
何雨鑫在离开541厂前,看着车间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对梅素昕说:“素昕,看到没?规矩立好了,真正做事的人才能冒出来。以后就这么干,有什么困难,集团是你后盾。”
梅素昕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541厂这次是真正的翻过了老旧的一页,迎来了新的阶段。
之前是集团没有下手,不管是基于什么,都是给她留面子了。
而她自己如果完不成蜕变,也会跟着那些人一样被淘汰,这不是何家两位叔叔给不给自己老爹面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