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话题。
“老何,”他侧过身子,语气变得认真起来,“不跟你绕弯子了。这次歼十改能成,你们提供的帮助很关键。现在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可后面还有更长的路。”
何雨柱“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后续的试飞、定型、改进,哪一样都离不开钱,也离不开更扎实的工业基础。我们厂里那些配套的附属厂,你也知道,设备、工艺都有些跟不上了。我想着,能不能跟你们的精工、重工,再深化一下合作?比如,联合建立个精加工车间,或者共同研发一些特种材料的成型工艺?”宋厂长看着何雨柱,“当然,规矩我懂,按商业合作来,互利互惠。有稳定的订单和资金支持,下面那些厂子才有动力和本钱去升级改造。”
何雨柱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投向车窗外飞逝的田野。
他明白老宋的意思。国家项目拨款有流程和限额,而黄河的资金和技术注入,能更快地弥补产业链上的短板。
这确实是互利的事情,既能支持国防,也能锻炼黄河自身的精密制造能力。
“想法是好的。”回过头何雨柱看着宋厂长缓缓开口,“不过,老宋,这事不是你我两张嘴一碰就能定的。你们附属厂的具体情况、技术缺口、升级改造的可行性,需要双方派专业团队做详细的评估。合作模式、产权归属、利益分配,这些都要白纸黑字,事先厘清。我可不想好心办坏事,最后弄出什么扯皮的事情来。”
“那是自然!”宋厂长见何雨柱没有直接拒绝,心中一喜,“程序肯定要走。只要你这边原则上同意,我回去就打报告,组织人手,尽快把前期调研搞起来。保证一切都在规矩内办事,绝不让你们为难。”
何雨柱点点头:“你先弄个初步的设想和需求清单,不用太详细,有个方向就行。拿给我看看,我再让精工和重工那边的负责人研究一下。如果确实有合作的空间,再启动正式评估。”
“行!就这么说定了!”宋厂长用力一拍大腿,“老何,还是跟你打交道痛快!”
何雨柱笑了笑,道:“你还真别这么乐观,有的你头疼呢。”
他心里清楚,这确实是一条能加速发展的路径,但这种合作牵扯面广,审批环节多,真正落地实施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回到成都后,何雨柱婉拒了宋厂长的继续停留几日的邀请,带着人就回了四九城。
然后他就把宋厂长说的合作的事跟何雨鑫打了个招呼。
“哥,我们是不是跟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