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的大船。船体崭新,线条硬朗,排水量看上去约有四五千吨,桅杆上“黄河救援”的字样和独特的队徽在阳光下很是醒目。
队长余云涛和远洋搜救组的负责人,一位名叫高战的原海军某炮艇艇长,因为驱逐舰数量有限,高战上不了舰,就起了专业的心思,然后就来了黄河救援队,现在算是俞云涛的副手。
二人早已在码头等候。
高战三十五六岁,皮肤黝黑,身板笔挺,眼神锐利,一看就是长期在海上历练出来的。
“老板,您来了。”余云涛迎上来。
“来看看你们的新家伙,还有你高战,鲁首长可是到我那儿拍了桌子的。”何雨柱看着高战,半开玩笑地说道。
高战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随即挺直腰板:“何先生,感谢您和救援队给我和兄弟们这个机会。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把远洋这一块撑起来。”
何雨柱摆摆手:“过去的就不提了。走,上船看看。”
一行人登上其中一艘被命名为“黄河救援一号”的船只。
甲板宽敞,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虽然目前改装的直升机还没到位,平时训练用的都是陆用直升机。
船舷两侧挂着多艘不同型号的救援快艇和冲锋舟。
高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两艘船是委托沪东造船厂设计建造的,参考了部分海军救援舰和海洋调查船的设计。主体结构加强,适合在恶劣海况下航行。动力系统是两台国产化改进的柴油机,续航力能达到七千海里。”
他引着何雨柱进入船舱内部。“这里是主控制室,配备了卫星通讯、气象传真、GPS和北斗双模导航,还有一套从国外引进的侧扫声纳,可以用来搜寻水下目标。医疗舱是按照小型海上医院标准建的,可以进行紧急手术。另外,我们还加装了两套大功率消防泵和远程水炮,兼顾海上消防任务。”
何雨柱仔细看着控制室里的设备,很多仪表盘和屏幕都是崭新的,有些按钮上的保护膜还没撕掉。
“船员和救援人员配备得怎么样了?”
余云涛接过话:“按照您定的编制,两艘船满编需要船员和专职救援队员一百二十人左右。目前到位了九十多人,核心岗位,像船长、轮机长、通讯导航这些,基本都是高队长带来的老海军,经验没得说。救援队员里,有三十多个也是从部队水上救援单位退伍过来的,水性好,懂技术。剩下的从内部选拔了一批骨干,正在加紧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