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
浪涛汹涌仿若万马奔腾一般的合唱还在继续,歌词中描绘出了覆盖黄河流域的山川河野,暗示“保卫黄河”是全民族的共同行动,而非局部抗争;
英雄、游击健儿,歌曲在研场中直接点出了战斗主体,将音乐情绪转化为“拿起武器抗争”的行动指令!
以上种种,都是将整首作品带上一个更高潮的因素!
……
“端起了土炮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这一篇章的歌词其实并不多,通篇演出都是在重复以上这几句歌词,但是每一遍的重复都不一样,每一遍的演出方式,是合唱还是轮唱,区别都很大,给到观众们的感官反应也截然不同。
这就是“合唱”的魅力,哪怕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演绎,也会缔造不同的感觉。
黄河,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河,在那个特殊时期更是民族的“防线”,这样的旋律能够很轻易的唤起人们对民族坚韧、团结的认同,也是合唱艺术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典范。
线上观看或许还感受的没有那么直观,真的在现场聆听这首作品,聆听这种“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演出,你才会感受到作品、歌声真正的魅力。
“抗争号角”、“民族符号”,这些标签仿佛在这首《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里得到了最佳的具象化。
【这歌牛*啊!】
国内这边各平台的同步直播建立里,很多网友都在刷:
【听着太过瘾了!】
【太鼓劲儿了!】
【我特么现在恨不能就拎着大刀去砍亖几个鬼子!】
【哈哈……刚从《亮剑》过来,感觉下一秒李云龙就得开意大利炮打鬼子了!】
【笑亖,你别说,这歌还真能跟《亮剑》产生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本来就是描述一个年代精神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
最近沈铭恩的《亮剑》正在热播嘛,目前虽然更新的集数不多,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