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意识地看向站在旁边的李月兰。
李月兰对他投去一个鼓励和信任的眼神,然后率先抬起手,用力地、有节奏地鼓起掌来。
紧接着,坐在第一排的谢里正、谢长河等理事会成员也立刻会意,纷纷跟着鼓起掌来。
这掌声仿佛带有感染力,迅速蔓延开来,顷刻间,整个阅览室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并非出于客套,而是村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敢于站上台分享之人的尊重,更是对李四璟这个年轻人莫大的鼓励。
在这片暖意融融的掌声中,李四璟仿佛汲取到了无穷的力量,紧张感奇迹般地消退了大半。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各位乡亲,叔伯婶娘们,下午好!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咱们的‘百日收’大丰收之后,田里地里接下来该忙活些什么……”
公开课正式开始了。
李四璟先是简要总结并再次肯定了“百日收”亩产千斤的大喜事,赢得了满堂彩。
然后,他话锋一转,引入了第一个重点话题:
“随着丰收,大家田里都留下了大量的稻草。咱们往常,这些稻草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在场的村民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拿回家烧火呗!”
“编草鞋、打草墩、织草帘子!”
“捆肉、拎蛋,方便!”
“厚厚地铺在炕席底下,冬天暖和!”
“铺猪窝、垫牛圈,保暖又吸潮!”
“搭鸡窝也少不了它!”
李四璟听着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发现大家的想法果然和今天早上自己最初的认知差不多。
他笑着摇了摇头,等现场安静一些后,才开口道:
“大家说的这些,都是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法子,确实有用。比如,把晒干的稻草抖松,厚厚铺在炕席上,再垫上棉褥,确实吸潮保暖,睡一个冬天都软和。但是,”
他提高了音量,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除了这些,稻草还有更多、更能变钱、更能肥地的好用处!”
村民们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纷纷追问:“还有啥用?四璟你快说说!”
李四璟不慌不忙,按照和李月兰讨论后梳理的思路,开始娓娓道来:
“首先,烧完的稻草灰,别随便扔了。灶膛里烧剩下的稻草灰,用开水淋滤,滤下来的碱水,洗头洗衣被,比皂荚还去油!这叫‘草灰代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