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青砖灰瓦的基调,与桃源村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但内里却大有乾坤。
医馆部分坐北朝南,占据着最好的光照位置。
迎面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候诊堂,地面铺设着防滑的青石板,让人一进来就感到干净舒心。
靠墙摆放着几排靠背长椅,供候诊的病人和家属休息。
候诊堂的左侧,是安太医的独立诊室。
这间诊室格外宽敞,开了两扇极大的窗户,确保室内能有充足的光线看诊。
靠窗的位置设计了一张宽大的诊案,方便安太医书写脉案和药方。
旁边还预留了空间,可以放置书架,存放他的医书和病患资料。
诊室里还特意隔出了一个用布帘遮挡的小区域,里面放置了一张窄榻,这是为了需要更私密检查的病人准备的。
候诊堂的右侧,则是一排三间独立的治疗室。
一间专门用于针灸和艾灸,一间用于推拿正骨,还有一间则用于处理外伤和小型手术。
谢广福还打算设计一个小小的“住院部”。
它位于医馆的东侧,通过一条短廊与主医馆相连,既保持联系又相对隔离。
这里面整齐地规划了五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都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确保阳光和新鲜空气。
每个隔间里放置两张坚固的木床,床与床之间也用布帘相隔,必要时可以拉上,保护病人的隐私。
这样,这个住院部最多可以同时容纳十位需要留院观察或治疗的病人。
住院部的尽头,还要设计一个小小的药徒值守间和专用的煎药房。
药房是重中之重,被设计在医馆的西侧,与安太医的诊室相对。
药房一整面墙都是直达屋顶的药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可以填写药名的标签。
药柜前方是长长的、光滑的配药台。
为了可以更好的防潮,药房的地基会比别处略高,地面铺设木地板,并且预留了通风口。
药房还有一扇后门,阶梯直接通向一个带有顶棚的晾晒场,方便晾晒和打理药材。
穿过医馆的后门,或者从旁边的月亮门洞进去,便是属于安太医一家私密的家属院了。
这是一个规整的小四合院,正房三间,中间是堂屋,用于接待亲近的访客,左右两边分别是安太医夫妇的卧室以及女儿安月瑶的闺房。
东西厢房各两间,可以作为书房、客房或者未来儿孙回来居住的房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