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售罄,谢大虎便按照李月兰的指示,在大门口挂上了“过年歇业”的牌子,给伙计们放了长达半个月的年假。
谢冬青和姚远这些伙计喜气洋洋地坐上牛马车站的牛车,组团回家过年。
牛车上,欢声笑语不断。
“今年这年景,东家真是没得说。我粗粗算了算,到我手里的,怕是有这个数。”
谢冬青含蓄地比划了一个代表着五十两的手势。
“冬青哥,就你那嘴皮子,同你买货的全是大户人家的采办,还全是回头客,你提成高那也是你该得的!
不过嘛,我也不差,我的是四十五两,嘿嘿,我上个月就给全家置办了冬衣,又给我那小妹打了对银镯子!”
“咱们在奇珍坊上班的,提成最少的就是我钱豆子了吧,我都有二十八两,而我爹在砖瓦厂上班,一年到头加上福利也才八两,刚到我的零头,我现在回家,腰杆子都硬挺了。”
谢大虎看着这群日夜相处的兄弟在显摆收益,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笑意提醒: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挣的也确实不少。东家仁义,给了咱们在奇珍坊做事的机会,但是咱们心里得有数。”
他目光扫过众人,重点强调:
“咱们高兴归高兴,但别忘了咱们那份按了手印的保密用工文书。
回了家,哪怕是亲兄弟、爹娘问起具体得收入,也万不可透露实情。
只说东家待咱们不满,活儿不累,吃得饱穿得暖便是。
省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或是让旁人眼红,平添是非,反倒不美。
咱们关起门来自己高兴就好,明白吗?”
伙计们闻言,纷纷收敛了些许外露的兴奋,郑重应下:
“掌柜的放心,我们晓得轻重!”
“对,咱们心里有数,嘴上把门!”
腊月二十三,小年。
家家户户开始祭灶、送灶神,扫房、剃头、穿新衣,日子正式进入“过年倒计时”。
此时的村委楼,正进行着一场桃源村理事会年终总结大会。
宽敞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热烈。
德高望重的谢六爷和谢九爷两位族老依旧稳坐前排。
核心人物分列而坐:村长谢里正、会长谢广福、总管事务的谢长河。
姚大、姚二、负责果园的两位婶子、后勤大总管翠花婶子和负责人李月兰,新晋保安队管事陈进虎也位列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