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国侍奉,又何必去弱国委曲求全呢?更何况今后天下将尽归于秦,这些士人哪怕再怎么变心?又能够变到哪里去?”
“不过是私心甚重,高于公心罢了,但秦国有律法,而民间有道义,足以让大多数的人熄灭不该用的想法。哪怕有,我们也能靠着制度和手段,清除这些蛀虫。”
“至于门客的问题,门客为何会有?乃是天下纷乱许久,各国争斗不休,为了强国招收人才,如此有了养士。”
“若今后天下只剩下秦国,天下之主只有当今大王,而无诸侯。届时就算有“门客“,也得效忠大王啊。”
渭阳君听着许青的解释,虽然知道对方说的在理,但多少年形成的认知,怎么可能会因为许青一两句话而改变呢?
“您就这般相信这些士人吗?”渭阳君问道。
“不是相信他们,而是他们的才能值得秦国相信。臣子的忠奸,贤明昏庸,这并不由臣子自己说了算,而是君王说了算。”许青轻叹一声说道。
真正做到大公无私的人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私心,尤其是当人有了权力之后,便会不自觉的朝着私心那边偏重。
所以这既需要君王的驭人之术,也需要律法制度上的防微杜渐。
至于门客,等到秦国一统,中央集权之后,门客制度自然然而的就衰败了,转而成为了幕僚。
“大王的驭人之术我自然是相信的。”渭阳君看着许青说道。
许青看着面前的渭阳君,他知道对方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但他给出的理由还不够,并不能打动对方。
看来他只能拿出最后的说辞了,本来他是想着等矛盾爆发,再拿出来的。
“昔日秦国为边陲效果,穆公为强国访求贤士,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
“昭襄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侯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
“若是没有客卿,秦国当真能有今日的繁荣强大吗?秦国文德不兴,宗室良莠不济乃是事实。难道秦国要放着现成的能人不用,而用庸人吗?”
许青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抑扬顿挫的说道。
面对言辞犀利的许青,渭阳君哑口无言,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让他无力辩驳。
“所以您说了这么多,若秦国不稳定因素是士人人,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