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排的。
方言只能安抚大家:
“放心,侨商这边的安排,廖主任比咱们还上心……中侨办那边早就递了消息,下一批病人已经在协调了,估计月底就能到,人数比上次还多。”
“咱们是协和的牌子,治好了那么多侨商,他们回去一宣传,多少人等着想来?再说了,咱们靠的是本事吃饭,不是光靠红包……就算没有侨商,咱们日常的门诊、住院,难道就不治病了?”
一个年轻护士嘀咕:“话是这么说,可红包实实在在啊……”
方言说道:
“红包是额外的心意,不能当成主业。”
“这样,我跟院长打个招呼,过阵子咱们多开几个门诊号,既能积累病例,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科室的本事。”
“真有本事了,还怕没病人?别说侨商了,以后说不定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来找咱们。”
方言管事儿可不能由着下面人性子来,最好就是给他们找点事儿做,没事儿做他们就想东想西的。
至于侨商看病这事儿,后面改开来了后,肯定人会更多。
方言这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过这里的医护水平也需要提高,想要拿钱,本事还得跟上。
这边的工作安排完毕后,方言马不停蹄的又去研究院了。
以前还得去燕京饭店看马文茵,现在这丫头就在方言家里,现在也不研究她的香水了,开始学习日语的机械类专业词汇。
上次帮忙帮一半的事儿让她很在意,现在必须要找回场子来。
方言倒是无所谓,马文茵现在基本上都正常了,只要不把她送回濠江家里,她就是个正常人。
她哥每个月都打钱过来,还和廖主任那边有投资建厂的项目在谈,方言就当是为国家建设帮忙了。
今天是班上同学进研究所的日子,除了个别回家了的人来不了,两个在协和看诊的来不了,能够来的都来了。
不过方言到了现场过后看了下,虽然班上的人来了,但是还有三个人没来啊!
王玉川教授的徒弟,谢春荣,赵庆凯,陈文伟,这三位没来。
“老孟你把他们忘了?”方言对着负责通知的孟济民问道。
“哎呀!真忘了,你说让我通知班上的人,就只通知了咱们班上的。”
“没事儿没事儿……”方言摆摆手,这事儿也怪不得孟济民。
方言对着正在一旁的苏悦喊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