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之前总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
听到她还想找借口,方言赶忙打住:
“现在不用纠结过去,重点是接下来怎么做。”
方言顿了顿,看到患者妻子没说什么后,才继续说道:
“你平时可以多跟他说点‘无关紧要’的话,比如‘今天天气不错,要不要在阳台坐会儿’‘我炖了点汤,你尝一口’,不用刻意提病情,也别劝他‘开心点’这些日常的、没压力的话,能让他慢慢觉得‘和你相处是安全的’,肝火也会跟着降下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
“如果他再提‘有人骂他赚黑心钱’,你别跟他争‘没有这回事’,可以说‘我知道你听到那些话心里难受,要是不想听,咱们就换个地方待着’先接住他的情绪,再慢慢引导,比硬要纠正他管用得多。之前你是‘反驳’,现在要换成‘接纳’,这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患者母亲在一旁插话:
“那我们其他人能帮着做什么?总不能光让她一个人忙。”
“你们可以帮着创造‘安静的环境’。”方言解释道:“别在家里大声说话、晚上尽量早点休息,别吵到他,他现在睡眠差,环境越安静,越容易让心神安定;平时也别总围着他问‘好点没’,偶尔递杯温水、帮他盖件衣服,这些小动作比多说话更有用。”
患者妻子深吸一口气,稍微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方大夫,我明白了。以前是我太急了,接下来我一定按您说的做,哪怕他一开始不理我,我也慢慢陪他熬。”
方言听到她这个态度,暗自叹了口气,简单说,她的态度是愿意做,但不想做好,表面上配合度高,实则缺乏主动意识,这会让后续配合停留在“表面动作”,难真正帮患者缓解情绪、激活治疗效果。
要不说找老婆只挑选,不教育呢,成年人就是不能被教育的。
方言想了想说道:
“其实我认为这事儿家属不参与,就让我们协和的医护来招呼,其实对患者康复更好。”
方言这话一出,诊室里的气氛瞬间变了,患者妻子的脸一下涨红,刚压下去的愧疚里掺了点委屈,声音也低了半截:“方大夫,是我刚才说的话让您觉得我靠不住吗?我是真的想好好配合……”
患者母亲也急忙接话:
“是啊方大夫,我们知道之前没照顾好他,但现在知道问题在哪了,肯定能改,就别让他跟家里人疏远了行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