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的表现。再看脉象,右手寸部浮缓,寸脉对应心,浮缓脉多属气虚,这就印证了心气虚弱;左手关部小弦,关脉对应肝,弦脉主郁,她这半年来睡不好、情绪差,肝气早就郁住了,肝气一郁又会反过来扰心,形成‘心气虚,肝气郁,心神更乱’的循环。”
沈女士的丈夫点点头,接着问道:
“那她的抽搐和怕冷又是怎么回事?”
方言解释道:
“中医的说法,这个抽搐是虚风内动累导致的。简单的讲她长期吃不下、睡不好,气血生化不足,筋脉失去濡养,就像庄稼缺水缺肥,茎秆会发蔫抽搐一样,所以才会在睡梦中出现肢体抽动,至于怕冷,心气虚则阳气不足,阳气不能温煦全身,自然会觉得畏寒,这也是虚证的典型表现。”
他顿了顿,又结合病史补充:
“还有之前找大师做法,折腾来折腾去,耗伤了她本就虚弱的气血;然后西医开的精神类药物,这些药我见的多,大部分药性都偏峻猛,她这会儿脾胃虚弱根本承受不住,所以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这些都加重了她的心脾两虚,让病情拖了半年都没好转。”
“这个情况在我们中医里面有个专门的词,叫做脏躁。”
“中医典籍中,“脏躁”首见于《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核心是因情志创伤、脏腑虚损导致的心神失养病症,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抑郁、易惊善恐、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肢体乏力等,这与您太太的表现完全对应。”
“所以……这不是什么玄学的东西?”患者丈夫对方言问到。
其实他是听过丁佩说的,当时方言给她扎针时候的事儿。
现在方言明显是不打算用鬼门十三针。
方言摇摇头说道:
“您太太的情况,核心是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导致的神志不宁。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务之急是先调补气血、安养心神,把身体的基础打牢。”
“至于您提到的针法……那是在气血严重紊乱时的特殊调理手段。眼下她体质太弱,贸然施针反而可能扰动本就虚弱的气机。就像修补漏屋,得先堵住缺口,再谈加固梁柱。”
见对方仍有疑虑,他又补充道:
“这样,我们先开个方子调理半月。若症状未缓解,再考虑其他疗法也不迟,毕竟治病如抽丝,稳扎稳打才是正道。”
听到方言这么说,沈女士的丈夫说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