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也是他弄出来的,所以讲课的人就是他了。
方言拿起桌上的辨证圆盘,这个定制生产的,和他之前制作的简易版比起来,已经好看多了,他对着众人说道:
“各位同学,请拿起你们桌子上的圆盘……咱们这圆盘看着简单,但要让基层医生用得顺手、用得准确,还得下点功夫。首先要记住,舌苔和症状的对应是核心,比如舌苔黄腻加口苦加腹胀,就对应1号药粉,舌苔淡白加乏力加便溏,对应3号药粉……”
他一边转动圆盘,一边结合临床案例讲解,遇到容易混淆的症状组合,还特意停下来提问互动。其中还有同学主动举手:
“方言同……主任,要是患者同时有舌苔黄腻和乏力的症状,该怎么对应药粉?”
方言听到对方的称呼,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提得好,基层这种复合症状很常见。遇到这种情况,优先看舌苔,舌苔黄腻说明有湿热,先按湿热型对应1号药粉,再结合乏力症状,提醒患者配合山药小米粥调理脾胃,这样既对症又稳妥。”
“基层患者大多对中医不熟悉,咱们除了教他们用圆盘,还得会‘安其心’。比如遇到焦虑的患者,不妨跟他们说‘肝病就像地里的杂草,药粉是除杂草的,你心态放宽了,地里的庄稼(正气)长得旺,杂草自然长不起来’,用他们听得懂的话建立信任。”
研究生们听得格外专注,纷纷低头记录,教室里只听得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培训进行到一半,外边传来消息。
药粉审批通过了,首批生产的药粉已经开始,运往各试点医院。
听到消息,方言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同时把这个消息也告诉了在场的同学们。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也就是说他们培训完毕后,马上就要出发了。
一时间众人又紧张了几分。
培训结束后,方言走出教室,秘方研究所那边的贺普仁又说刚接到了廖主任的电话,说是侨商的第一笔捐款已经到账了,八十万,专项用于基层培训和药粉补贴。另外,医政司那边已经把试点医院的骨干名单汇总好了,下周三开始分批次培训。
刚说完,程老走了过来问道:
“怎么样,又有新消息了?”
方言点点头:
“嗯,廖主任说侨商的第一批捐款也到了,资金和物资都齐了,咱们的试点总算能顺顺利利启动了。”
程老听到这里,顿时欣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