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驶出县医院大门,车轮碾过结着薄霜的土路,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这会儿路边还有零星的路灯亮着。
开出县城的时候,太阳从东边升起来,阳光在一座座山丘间穿过,把向东的山坡染成金色,方言这时候才看到,山坡上的枯草却还裹着白霜,这山里确实冷。
等到出了县城没多远,车就开始晃了起来。
“这路比不得城里的路,不过半年前垫了煤渣,比以前好走多了。”何阳对着方言说道。
“以前去静升镇,遇上雨天全是泥,车陷进去得几个人推,现在至少不用怕陷车了。”
方言点点头,顺着车窗往外看,土路宽约两丈,两边是低矮的土坡,坡上稀稀拉拉长着几棵枯树,树枝光秃秃的,只有偶尔几枝挂着没掉的干叶子,在风里打着转。
路两旁的田地里没有庄稼,只有翻耕过的土垄。
“前面那条河是静升河吧?”方言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水影问道。
“对!”司机点头,“再过个石桥就到静升河边上了,这河冬天水少,有的地方都冻住了,夏天的时候水大,能看见老乡在河边洗衣裳、浇地。”
说话间,吉普车驶过一座石拱桥,桥面的石头被车轮磨得发亮,桥栏杆上还留着早年刻的模糊花纹。
桥下的静升河果然结着薄冰,冰面下能看到缓慢流动的河水,岸边的芦苇丛枯黄一片,被风刮得贴在冰面上。
连一只动物的影子都没有,一片萧瑟。
“您看左边那片黑房子,就是煤窑的工房。”何阳指着路边一排低矮的砖房,“灵石产煤,静升镇周边也有几个小煤窑,不少老乡在这儿上班,早上这会儿正好是换班的时候,待会儿可能会遇上拉煤的车。”
刚说完没多久,就见前方驶来几辆满载煤炭的卡车,车斗里的煤块黑得发亮,车身上沾着厚厚的煤尘,驶过的时候卷起一阵黑灰,司机连忙放慢车速,等卡车过去后,才继续往前开。
方言关了点车窗,还是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煤屑味,比县城里更浓些,落在车窗上,留下一层淡淡的黑印。
看到这些运煤车,方言就想起了后面风光一时的煤老板。
1983年,国家开始推行“有水快流”政策,允许私人承包煤矿,山西乡镇煤矿和私营小煤矿大量兴起,这催生了第一批煤老板,最开始的时候消息不太流通,承包的人多是本地农民,他们通过承包集体煤矿或低价收购国有矿完成原始积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