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件事儿之外,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儿。
那就是门诊楼取名字。
按照当初周兆琴的意思,她捐赠的中医门诊楼以后就叫方言孩子的名字。
现在快要装修完成了,这边已经开始设计大楼上的字体了。
住院部的方言楼已经设计好了。
现在剩下的就是门诊大楼的名字了。
到底是叫方承泽楼,还是叫承泽楼?
这方面当然还是要和好些人商量的,家里人医院领导。
毕竟以后这个名字是要一直用的。
最终刚经过大家的讨论后,确认使用更加通顺的承泽楼。
这样协和的中医科父子楼就算取名完成了。
这个结果还需要电报通知一下香江老周那边,同时还会告诉他们预计竣工的时间。
到时候还得邀请他们一起出席。
这是对捐赠者的尊重。
处理好了这事儿之后,卫先生的家里也来了。
廖主任还是派人专门去接的。
来的人里面有卫太太和助理秘书三人,还有卫先生的大哥两口子,以及他们带来的精神评估医疗团队五人。
拢共十个人在燕京饭店落脚。
他们飞机落地后,方言就已经接到了廖主任的电话后。
那边的精神评估团队,现在要找方言对接卫先生的情况。
这些人都是新加坡一家医院的人,全是西医体系的,也不知道卫太太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非要让这些人来和自己一个中医对接。
不过这也无所谓,他们就是被请过来打工的,方言现在要做的就是拖时间。
公开信现在都已经发出去了,接下来就是等着舆论发酵了。
……
这五个人来到了医院,见到方言的并没有想象中的趾高气扬,反倒是表现的很谦逊。
五位西医穿着笔挺的西装,为首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名叫陈敬鸿,一见到方言就主动伸出手,语气诚恳:
“方主任,久仰大名!我们是受卫太太委托来做评估,但我们都知道您的医术,绝不敢质疑您的诊断,今天过来主要是配合流程,还请您多指教。”
方言看到他们这个态度,知道大概率是诺奖提名的事儿在发威,他握着陈敬鸿的手笑了笑:
“陈大夫客气了,都是为了病人。”
“我也知道你们是过来干什么的,评估后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