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慢慢翻看着。
在历史类的书架上,他看到一套《上海通史》
是1930年代出版的,一套六册。
品相不错,虽然纸张有些发黄,但没有破损。
“老板,这套书怎么卖?”
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
“这套《上海通史》?“他推了推眼镜,“民国二十三年的版本。”
“很难得,这套书很少见完整的。”
“三万块。”
李言翻了翻,确实是好东西。
这套书详细记录了上海从开埠到1930年代的历史。
对了解老洋楼的历史背景很有帮助。
“可以便宜点吗?-
“两万八,不能再少了。”老人说,“这已经是很公道的价格。”
“好,我要了。”
老人很高兴,仔细地把书包好。
用牛皮纸包了一层又一层。
“这些老书要好好保护。”他说,“放在干燥的地方。“
“偶尔拿出来翻翻,让它们透透气。”
“书也是有生命的。”
“我会的。”李言点头。
从书店出来,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
李言有些饿了,
多伦路上有几家小餐馆,看起来都不错。
他选了一家做本帮菜的。
店面不大,但很干净,有几桌客人在吃饭。
“您好,一位吗?“服务员问。
“是的。”
“这边请。”
李言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了几道菜。
红烧肉、响油蜡糊、清炒虾仁,还有一份咸肉菜饭。
都是上海的家常菜,
等菜的时候,李言看着窗外的街景。
多伦路真的很美。
虽然已经商业化了,但还保留着当年的韵味。
这种老街道,是上海的宝贵财富。
应该好好保护。
菜很快上来了。
红烧肉做得很地道,肥而不?,入口即化。
响油糊火候刚好,鲜嫩爽滑。
清炒虾仁简单但鲜美。
咸肉菜饭更是一绝,米饭粒粒分明,戒肉的香味渗透在每一粒米里。
吃完这顿饭。李言很满足。
有时候,最好吃的不是米其林餐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